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 公共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考试中涉及的各种基础知识,大多是涵盖广泛的知识范畴,主要用于评估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国家法律法规、政治理论、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等方面。
在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通常是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答卷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生、招聘考试等人群而言,公共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考试要求之一。
2.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一般包括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因其范围广泛且知识点繁多,因此在考试中也相对难度较高。
在具体的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评估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判定标准。根据不同的职业性质和职位要求,考试的难度和考点也会不同。
3.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以下是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真题及参考答案,以供参考:
3.1 法律法规类
以下是2018年司法考试的一道真题:
刑法对于对抗、纠偏作为刑罚的基本目的,有以下几种途径:
A.追诉自诉
B.法定刑与自由裁量刑
C.不起诉与撤诉
D.公益诉讼与利益诉讼
答案:B
3.2 政治理论类
以下是2019年公务员考试的一道真题: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的中心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答案:D
3.3 科学技术类
以下是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道真题: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经常发现“买二送一”的促销活动,通常这种促销活动采用的是何种销售策略?
A.批发价策略
B.捆绑销售策略
C.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策略
D.市场竞争战略
答案:B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飞机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科技常识的考察一直以来是比较重要的考察点,不论是基础科学,还是科技史的考察,都是频繁出现于事业单位、三支一扶、遴选和选调等各类考试中。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学习二十世纪科技领域的重要的发明——飞机的相关知识。
一、飞机的历史演变
1.第一架飞机:1900年至1902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载人飞机,命名为“飞行者”1号。为了表彰他们在飞机领域的历史性贡献,美国国会于1909年授予其“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兄弟两人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宣告人类在飞机发展上开创了新纪元。但是飞机在空中飞行也是要有预定航线的,开通了航线,才有可能实现飞行。飞机的航线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以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证飞行安全。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就在1914年的2月16正式开通,是美国的洛杉矶到旧金山的航线。
2.陀螺技术的应用:1927年至1932年中,座舱仪表和领航设备的研制取得进展,陀螺技术应用到飞行仪表上。主要辅助完成测定角度、速度、方位等等,于是成为引导驾驶员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进行飞行。
3.喷气式飞机: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罗马尼亚人亨利·科安达设计出最早的的喷气式发动机,原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采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但飞机在表演时坠毁,但是喷气式发动机却得以问世。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首先由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取得成功。再到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最后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成为飞机工具史上的一大变革。
4.火箭飞机:1947年10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桑格菲尔地区,贝尔公司试飞能冲破音障的飞机。由当时先进的B-29轰炸机来完成执行,悬挂在该机舱下面。这架小飞机命名为X-1火箭飞机。尽管试飞成功,但由于X-1飞机不是靠自身的动力起飞升空,所以这个纪录没有被承认。
5.实用型直升机: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机。原籍俄国,1930年移居美国,他制造的VS-300直升机,装有三片桨叶的旋翼,直径8.5米,尾部装有两片桨叶。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二、飞机分类
1.根据用途:按用途可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军用是指从事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比如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及预警机等等。民用飞机主要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旅客机、货机、救护机及农业机等等。
2.根据飞行速度:有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之分,亚音速飞机又分低速飞机(飞行速度低于400公里/小时)和高亚音速飞机(马赫数为0.8-0.9,一马赫相当于1225km/h)。多数喷气式飞机为高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是指飞机速度超过音速的飞机。以每小时约2180公里的速度巡航,不间断飞行距离为6230公里。
3.根据飞机航程:有远程、中程、近程飞机。远程飞机的航程为11000公里左右,可以完成中途不着陆的洲际飞行;中程飞机的航程为3000公里左右;近程飞机的航程一般小于1000公里。近程飞机一般用于支线,因此又称支线飞机。中、远程飞机一般用于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线,又称干线飞机。
4.根据发动机划分:有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之分。螺旋桨飞机,包括活塞螺旋桨式飞机和涡轮螺旋桨式飞机。活塞螺旋桨式飞机,利用螺旋桨的转动将空气向机后推动,借其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喷气式飞机,包括涡轮喷气式和涡轮风扇喷气式飞机。
【试题练习】(单选)飞机是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对于飞机表述正确的( )。
A.飞机时代开始于1913年。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开通于1914年。
C.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直升机是由德国工程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
D.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极易出现失速现象。
【中公答案】B。解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发明于1903年,由美国莱特兄弟实验成功,故A错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就在1914年的2月16日开通,是美国的洛杉矶到旧金山的航线。故B正确;第一架实用直升机是由美国工程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故C错误;飞机低速飞行阶段很容易产生姿态改变而导致迎角急剧增加,从而超越失速迎角引发失速。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隐藏的理想—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无数朗朗上口的诗歌个个彰显陶渊明归隐田园,享受此等生活的景象,可是世人却没有真正了解过陶渊明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
今天我们就看看被世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到底如何一步步走进田园生活。
陶渊明其实生在官爵之家,他的祖父做过太守,有一庶妹,小陶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渊明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陶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但八岁时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这好像也隐隐预示着陶渊明不得志的一生。陶渊明实际上并不是大家眼中所了解到的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陶渊明的一生。
二十九岁这年,陶渊明入仕为官,出任江州祭酒。然而,官场不同于田园,初涉官场的体验给他的美好理想泼了一身凉水,本想抱着“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实现其志向,但此时只能于时急转身退,因为他受不了官场的种种束缚和折磨。
初仕的碰壁,让陶渊明难免心塞。但他的远大理想抱负并未消退,满怀期待等着“伯乐”的出现,一晃六年过去正踌躇满志的他有幸再次入仕当时的显赫人物——桓玄的军幕。可与此同时,东晋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桓玄与司马元显两大权臣之间你死我活的厮杀,全然不顾国家大局,陶渊明的愿望再次落空了。此时正遇他的母亲去世,于是他只得选择再次回归田园。
再仕失败,陶渊明确实对官场有点冷漠和厌倦了。但他依然坚强,理想未变。所以当他守丧期满时,虽然自己已经年近四十,但他认为时不待人,曾用“晨耀其华,夕已丧之”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经过权衡比较,选中了当时正在整顿朝纲的镇军将军刘裕,自己出仕做了其参军。
本来以为自己这次已择良木而栖,但实际上刘裕和桓玄都是一丘之貉,表面文章再足也只是为了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当陶渊明认清这个事实,恍如几瓢凉水浇灭了他的热情,只得再一次等待命运安排。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几次进入官场都是在东晋政局动荡的时期,说明他真的是很关心当时的政治现状,并且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只是这乌烟瘴气的官场让这个具有理想抱负的人越来越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一度感到矛盾。
但是陶渊明仍然没有屈服,随后就出仕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此人地位可与刘裕相当。但不知为何,如此风云人物却在官场遭到排挤,不得不上表卸任。由人及己,身居高位尚且如此,何况自己小小参军,他感慨自己出仕四次皆难以施展抱负,于是自己也回到了故乡,此后,自己的政治热情也就随之淡化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还是走入仕途,这一次也是大家对陶渊明的职业生涯中最了解的一次,他出任了彭泽令,只不过这次并不是他自己的本心。《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直至他为官八十余日,这么多年来的不得志的愤恨心情喷涌而出,于是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自此以后,官场与陶渊明彻底说了再见,大家眼中所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只能“守拙归园田”。
【试题练习】(单选)以下词句作者不是陶渊明的有(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中公答案】D。解析:A选项出自陶渊明《饮酒》,B选项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C选项出自陶渊明《杂诗》,D选项出自唐朝王建的《田家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大家备考时,可以先去了解陶渊明的一生,表面虽为田园诗人,可是内容中不乏自己的济世理想。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精髓,这是多数同学在政治中难以理解的一个内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案例:“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其本意是在甘甜的瓜,其所瓜蒂都是苦的,在美味的枣子都长在经济上。甘甜的瓜,美味的枣都是有甜也有苦,说明甘和苦,并存在任何事物当中,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勇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的看问题。
案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二、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有不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
(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案例:不同的京剧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案例:我国的主要的矛盾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会有不同的表达。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案例:在我国总体布局五位一体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国家在发展时会把资源等其他优势集中发展经济,体现经济在诸多事物中性质、地位不同。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都有所体现。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他们既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案例:白马、黑马、棕色的马和马对比是特殊,马是普遍,不同颜色的马就是特殊性里面包含着马这个特殊性。
【试题练习】(单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一、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初步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党章和政府法规,加深对有关单位的政治理论认识,使我们获得初步的政治理论素养。
2、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历届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我们可以了解政治素养在当今社会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3、有利于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可以让我们通过了解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提高社会参与程度,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使职业发展更加有序。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可以加深对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精神的理解,使工作更加有序健康发展。
二、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答案模棱两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