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下的公考培训
其他讲师负责传播知识,我二狗子负责吐槽。biubiu,开始......
在娱乐圈,有一些明星被称为伪明星,什么是伪明星呢?伪明星就是曝光率很高,关于他(她)炒作话题也很多,但是就是没有什么好作品,也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很少有人看到他(她)的的名头而去电影院买票。伪明星的泡沫很容易破,由于明星曝光率很高,只要有一次负面事件曝光此伪明星便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她)身上的所有事业单位公务员考些什么光环也消失不见。而公考界的伪名师却因有着自己封闭的运作流程和传播途径,头上的光环很难 一下子被戳破。
据我二狗子观察得到,公考名师的崛起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靠大量公考图书的发行,一种是靠录制公考视频受到极大曝光。表面上看,这两种途径兴起的公考名师好像实至名归,出版的公考图书大家觉得有用才大量去购买,公考视频受大家欢迎才有那么多人追捧。但实际上,这两种途径兴起的公考名师不管从制作层面还是从传播路径都有极大的包装和运作空间。
首先我们来说以公考图书的出版而成名的名师,图书的编辑尤其是涉及到多重内容的公考图书的编辑其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很难靠一个人完成。比如某培训机构出版的将近三十个省份跨越公务员、事业单位,从笔试到面试的公考图书,主编都是总裁一个人的名字。这上百种公考图书,如果出自一个人之手,至少要五十年。所以,这些通过公考图书而成为名师的,更多的靠资历。大家合伙出了一本公考图书,主编标谁的名字呢?还是老王来当吧,二狗子资历太低在待个几年吧,老王他资历比较老,是我们这里的前辈。于是乎,大家看到了他的神通广大,自己编出一部工程这么浩大的公考图书。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那些通过视频而兴起的名师,有的同学说人家讲的确实有用啊,这可不能骗人吧。又错了,有没有用谁说了算呢?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会让同学们觉得“有用”。第一,依靠讲课风格成为名师来说,这些名师讲课幽默风趣,极具人格魅力,把这些融入到自己讲课内容中,让我二狗子听得不亦乐乎,but乐乎就有用吗?
第二,从依靠内容成为名师这种情况来看。名师讲课要么极具深度,要么极具技巧性。先说一下深度吧,某图广东分校副校长某刚讲起申论,说道写申论文章思想要深邃具有前瞻性,眼界要开阔具有全面性,表达要清晰具有层次性,语言要优美具有可读性,达到这些只需要一个字——悟。这位名师把申论的精髓讲的真透彻,听完后我二狗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请收下我的四条膝盖,不过刚才名师说文章写作要有什么性事业单位公务员考些什么来着?
再说把内容讲的极具技巧性的名师,一个行测数学题正当我二狗子五分钟还没有算出来的时候,人家诡异的一笑说:这个是有方法滴,结果人家不到五秒钟做出来了。正当我二狗子张着嘴巴还没合上的时候,名师突然振臂一呼大喊道:行测所有题目都是可以秒杀的,只是你们没有找到方法。所有题目都可以秒杀?天啊,我二狗子数着自己的小爪子计算,120分钟的题目如果都可以秒杀五分钟就做完了,那剩下115分钟干啥呢?但是实际上,我二狗子发现行测只有很少很少的题目可以秒杀,名师罗列的那些秒杀技巧不过是从几十套题目中好不容易找到的,甚至有些题目是自己编的,秒杀有用吗?
说完伪名师,那么公考界有没有真名师呢?有!如何辨别真伪名师呢?当你发现一位讲师没什么人格魅力,讲课教态像个屌丝一样,但是名气还特别大,这说明他是真有货,比如张小龙那一类的(在这里说明一下,这里无意宣传张小龙,要算起来他所在的机构还是俺们的竞争对手呢,公考界我二狗子只佩服我们微信公众号事业单位公考之家主编薛老师)。
总而言之,大家学习还是不要一味迷信名师,毕竟公务员考试是事业单位公务员考些什么能力的比拼而不是技艺的跑马场。我们应该多些实的,少些虚,申论的提高更多的是靠磨炼真题,多读时评,自己多些多积累比什么都好。行测更需要埋头刻苦练习每一个模块。啥?没有真题练习,关注微信公众号事业单位公考之家的用户,回复“申论”、“行测”、“面试”等即可得到几百套真题。你们练习去吧,我二狗子回去舔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