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择这5个专业,考公务员更受青睐!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现在的大学专科、本科文凭含金量远不如从前,甚至还有人调侃到:“往街上随便扔块砖,都能打中一个大学生”。当前应届毕业生大致有这四个选择:工作、考研、考编、留学。
而对于考研和留学而言,工作还是有不确定性。因此,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编制就成了许多应届毕业生的不二之选。为此,小编整理了以下5个公务员招录考试的热门专业,供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参考选择。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类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不再多说。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即使毕业之后转变想法不考编制了,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薪资也比一般专业的多出不少。
财政学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之后报考单位就有财政局和税务局等,而且财政学相关专业报考事业单位也依然热门。
排除法关键在于分析选项,由选项本身的正误来确定正确答案。此方法可以在分析题干后仍得不出相应结论的情况下适用。
1、利用常识排除
2、排除表述太绝对或以偏概全选项
3、排除无中生有的选项
4、排除混淆概念的选项:在细节判断题中,选项会常出现混淆时间、混淆数量,混淆范围、混淆逻辑关系等表述。
5、慎重选择推论过度选项: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许多选项都是从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人们应该”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就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一个思路,所以选项中凡是推论都要慎重分析。
6、根据感情色彩来排除: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态度。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鄙视、贬斥、憎恶等感情用贬义词,客观表述的要用中性词。
7、注意答案的高度和深深度
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不是对某种现象或现状的简单描述,而是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态度或措施。
主旨类题目主要包括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提供几个做题步骤给大家参考。
首先直接看问题,知道问题才知道要选择什么答案。根据自己所熟练运用的找主旨的方法去找主旨,善于运用排除法,主旨出来后,话题或财政学可以考什么事业单位主题都应该知道了,这时你可以先将话题不对的选项排除。这一点其实也就是在基础上运用快速技巧。最后根据具体题型的独有方法进行解题。
【例题】生命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几乎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探索.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数据,但是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吗?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科学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束,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研究更加量化,不过,现在还无法得知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获取描述性数据是生物研究的必要条件
B.系统生物学为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
C.如何从生物学数据中得到生命全景还是未知
D.对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进行科学解释即将成为现实
【解析】看问题知道是意图推断题。要根据主旨去推断。找主旨,快速过材料,发现问句后面的回答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即“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前面是铺垫,后面是系统生物学的具体运作。根据主要内容,我们知道材料的主体应该是系统生物学,观察答案选项,只有B选项的主体是系统生物学,所以正确答案财政学可以考什么事业单位是B。这道题目知道第三步就可以得出答案是不是。如果具体分析还要知道所以并不是一个题目就必须将全部方法都运用上,需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方法不仅要知道,还要会运用。希望大家课后多多练习。
有的人找到原文觉得C更合适,认为“不过”后是重点,得出C答案。但最后一句你要清楚“这些方法”的意思,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定位,不难得知还是在说系统生物学,无法确定通过这个学科具体的研究最终是否可以让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从这一点而言,C不应选。
一、围绕意义展开扩充
许多考生经常抱怨“书读的少,肚子里面没有干货”,不会使用上面的深入展开扩充,在此,向考生们推荐一种较为实用和常用的扩充方法,即围绕意义去扩充。
展开对策困难,优选展开意义或必要性。那么如何展开意义呢?在这里需要跟考生强调的是,展开“意义或必要性”扩充时,一要结合材料,重要性或必要性要围绕材料去写。
二、围绕问题展开扩充
大篇幅的说问题,凸显出问题的紧迫性和危害性,反衬出分论点,即对策的重要性。譬如分论点为“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共管,加大雾霾天气的治理力度”。那么,考生可重点说明当前治理雾霾天气中多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和危害,多部门“踢皮球”现象严重,互相推诿成风,使得治霾工作的效率低下等等,继而再强调分论点的重要性,即“多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治霾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围绕对策展开扩充
在申论考试当中,不论是老师倡导,抑或是学员的写作习惯,策论文往往是大家最青睐的议论文写作文体。原因在于它的行文脉络比较清晰,结构较为固定,考生们容易驾驭。可是难处在于中间的分论点,即对策不会展开扩充。
其实,考生们可以在明确分论点的基础上,深入展开即可。假设“加大资金投入”是第一个分论点,那么考生就可以围绕怎样加大资金投入去展开写作:政府拨款,社会资本参与、公民募捐等;再譬如,分论点为“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考生们可以深入展开:一要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二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科技基础研究、生态和环境保护等;三要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公共权力要透明,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