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事考试的案例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关于人事考试的案例,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请查看: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关于人事考试的案例

关于人事考试的案例

1、学历证明材料。2、学位证明。3、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4、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5、符合增报专业考试条件的考生还须提交已取得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6、申请免考部分科目的人员应在报名时应提供相应证书资料。

针对江西人事考试网重新报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首先,登录江西人事考试网,进入“考试报名”页面,点击“重新报名”按钮;2.然后,根据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等;3.接着,选择考试科目,并上传相关证件,如身份证、学历证书等;4.最后,确认报名信息,支付报名费,完成报名。重新报名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江西人事考试网的官方教程,以及相关的考试报名指南,以确保报名信息的准确性。此外,考生还可以咨询江西人事考试网的客服,获取更多关于重新报名的帮助。

为了做好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与评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试 二、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同时 配有试卷和计算机计分答题卡。考生答卷时,须在试卷和计算机计分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上姓名、准考证号和工作单位。每道试题都应在试卷上写明试题答案,并在试题答案下面写明本题的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结果,同时将正确答案填涂在计算机计分答题卡上。试卷上的答题过程及公式请考生务必书写清楚。 岩土专业案例考试试卷已把试题、答案选项、答题过程全部汇总于一本试卷中。考试期间由各地统一配发草稿纸,考后收回。 对于不按上述规定填写试卷和答题卡,以及案例题不按要求在试卷上写明试题答案及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考生试卷,其计算机读卡成绩无效。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当考生面将答题卡与试卷一并收回,以备评分使用。 二、评分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采用各地计算机读卡,全国统一集中阅卷方式。首先各地按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下发的评分软件,分别对考生的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案例考试上、下午答题卡进行机读评分,并按规定将各科考试成绩信息及考场分配信息以PTD格式上报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对各地上报的各科读卡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科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及时上报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全国管委会将依据读卡成绩分析结果,经研究后确定各科的合格分数线。正式评分前一周,各地应将全部专业案例考试的考生试卷(上、下午)、考场纪录单和报考人员名册一并以机要邮寄方式或派人押送到指定的阅卷点。对专业案例考试读卡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考生试卷,将由各地选派的评分专家对其作答情况进行人工复评。对专业案例考试读卡成绩未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考生试卷,不进行专家人工复评。 三、专家复评 为保证考试评分的客观、公正性,同时有效防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抄袭答案现象,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工程专业管理委员会将组织专家依据考试专家组制定的复评标准及试题标准答案,对考生试卷上专业案例题的主要分析或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复评,对不满足试卷复评要求的试题,案例题无主要分析或计算过程、结果,以及违规作答,视为无效试题,不予复评计分。 附件4:(印发给每位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 2004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考生须知 1、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分为2天,第一天为专业知识考试,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考试时间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第一天为知识概念性考题,上、下午各70题,前40题为单选题,每题分值为1分,后30题为多选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200分;第二天为案例分析题,上、下午各35题,实行35题选25题做答的方式,多选无效。如考生作答超过25道题,按题目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作答的前25道题计分及复评试卷,其它作答题目无效。每题分值为2分,满分100分。 考题由概念题、综合概念题、简单计算题、连锁计算题及综合分析题组成,连锁题中各小题的计算结果一般不株连。 2、试卷作答用笔: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黑色或蓝色墨水)。 考生在试卷上作答时,必须使用试卷作答用笔,不得使用铅笔,否则视为无效试卷。 填涂答题卡用笔:2B铅笔。 3、考生须用试卷作答用笔将工作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单位、姓名、考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试卷,不予评分。 4、对于使用答题卡作答的考试,考生必须按题号在答题卡中相应题号的选项中,用2B铅笔准确填涂所选选项的信息点(字母)。如有改动,请考生务必用橡皮擦净原选项的填涂痕迹,以免电脑读卡时发生误读现象。 5、岩土专业案例考试试卷已把试题、答案选项、答题过程全部汇总于一本试卷中,不再另配发答题纸。 6、考生在作答专业案例试题时,必须在试卷上写明每道试题的答案,并在相应试题答案下面写明本题的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结果,同时将所选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计算机计分答题卡上。考生在试卷上作答时,务必书写清楚,以免影响专家人工复评工作。对不按上述要求作答的,视为无效,该试题不予复评计分。

可以在人事考试网查询报考条件一级造价工程师报名所需资料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需提交报考资料包括:1、学历证明材料。2、学位证明。3、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4、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5、符合增报专业考试条件的考生还须提交已取得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6、申请免考部分科目的人员应在报名时应提供相应证书资料。一级造价师报名证明材料提交需要留意的事项证明材料所上传的文件必须在100kb-300kb之间,格式必须是jpg格式。否则容易出现上传失败的情况。一级造价师报名流程一级造价师报名流程如下:1、注册。2、登录、上传照片。3、选择考试项目、报名地。4、填写、检查并且保存报名信息。5、选择办理方式。6、确认报名信息。7、选择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的,阅读并且签署《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或者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的,按报名地考试组织机构有关规定办理报名事项。8、特别情况核查。9、交纳考试费用。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瞎填、乱填,即便是网上审核,现在也是非常严的,不能开玩笑。一造考试科目满分为多少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包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四科,考试题型包含单选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三种。那么一级造价工程师各个科目满分是多少?一起来看看吧。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满分均是100分。2、《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满分是120分。★2022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后真题估分>>>点击进入对答案免费下载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大纲解读、备考计划等精华资料?网盘链接上一篇:中国人事考试网:2022年一级造价师报名科目

关于考试的名人事例

高考或许可以影响你的未来,却绝不会决定你的人生。未来还长,路在脚下。不信?看看他们如何走出高考的“阴霾”。

马云数学曾得1分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当年,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表弟去宾馆应聘服务生,让老板给拒了。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19岁那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数学成绩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到了20岁那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次,数学考了79分,但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俞敏洪英语从33分到95分

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

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再次参加高考,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他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早上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了,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李修平曾三次落榜

当初,李修平高考连续三年落榜,父亲却从来没有为她“走后门”找工作。父亲的话里没有丝毫通融:“你如果继续复习考大学,我支持你;你如果不想考了,就把档案放在街道上,听街道的安排。”

李修平特别不服气:姐姐哥哥都上了大学,怎么我就不行?后来她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离家时,父亲送给她几句话:“生活要朴素,学习要努力,做人要坦诚。”这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规矩”。

蒋雯丽高考落榜当工人

蒋雯丽因《牵手》《金婚》《中国式离婚》等影视剧而大红大紫,但是,当年这个心怀梦想的女孩儿也曾高考落榜,被分配到安徽蚌埠的自来水厂当工人。

蒋雯丽后来回忆道:“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不认命的人。”当时,蒋雯丽给厂里组织文艺演出,一个舞台总监跑过来对蒋雯丽说,我看你表现力不错,可以去考电影学院。这是蒋雯丽第一次听说电影学院。后来,她就这样“自以为是”地真的去考试了,没想到文化课高考落榜已经参加工作的她最后竟然考上了!

孟非没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

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落榜对我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坦然面对,也从未想过去复读。干什么不一样?”不过孟非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对社会的艰辛认识不足。落榜后他去深圳打工,结果处处碰壁,不到一个月就回南京了。

1992年,他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南师大中文系。后来到电视台打杂,帮人背包、打灯等,但一直都是临时工的角色。直到1996年,他的一部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让他在全国小有名气,成为电视台的正式人员。

2002年,在江苏城市频道倾力打造的1小时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中,他终于走到了台前。后来孟非成功主持《非诚勿扰》节目,由此在全国大红大紫。

徐静蕾考化妆专业被拒之门外

徐静蕾曾说:“7岁的我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去学画,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时,我愣是被拒之门外。没想到出来的时候遇上一位导演,误认为我是表演系的学生,我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我连一段舞蹈都没跳完,考官无奈地让我绕着大教室跑一圈!就这样,我居然就稀里糊涂地跑进了表演系。”

李安第二次落榜时,数学差分

第一年参加中国台湾联考,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差了分,再度落榜。李安的父亲是台南一中的校长,李安的两次落榜对于李家来说难以接受。

后来,李安几经努力,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那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而他也是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此后,李安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大学落榜者李安,最终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

李希贵:“学会输”关乎孩子的命运

“我的孩子怎能输?我的孩子要样样都强!”试问: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看来,挫折教育尤为重要,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关心愈切,心也愈急,结果家长和孩子往往都会输不起。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赢,却不知道怎样面对输。然而,面对挫折,是人生重要一刻,如何让孩子在输的时候、平凡的时候,收获美好,考验着我们的教育。

名人高考故事大全_中国名人高考经历合集

马云:三次高考改变“国民爸爸”人生命运

现今被无数人奉为偶像的马云爸爸,在高考中并不一帆顺风,事实上他也没上过一流大学,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高考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

在高考这件事情上,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第一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分,第二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9分。但是马云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直到第三次高考,马云的数学才及格,考了79分,可他总分还是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但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机缘巧合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

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梦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马化腾回忆道:“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对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丁磊:第十名现象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10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10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班级里最出人头地的同学。

这个典型非丁磊莫属了!

高中时代的丁磊学业平平,最好也只在第10至20位之间徘徊,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10名。

高考时他的成绩同样不出彩: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你可曾想过,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曾一度迷上戏曲,还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过。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

19岁的李彦宏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李彦宏轻松地成为了山西阳泉市高考状元,进入了北大。

在面临毕业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留学读研期间,导师偶然的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从此,认准了搜索,后来也就有了百度。

同学们你还记得你的高考吗?

关于考试分数的名人事例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不能决定个人能力,更不能决定个人命运,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 失败,我们都曾经经历过。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逃避,尽管这些是不愉快的经历,这些经历却对我们的人生的发展着重要的影响。 即使是有成就的名人也曾经历过失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曾经高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通过自身逆袭的吧! 马云:数学曾得1分,考3次才及格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那年,他的数学考了1分。 接着,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这次,马云的数学成绩有了进步,得了19分。 此后,马云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第三次高考马云的数学成绩达到了79分,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不过幸运的是,碰巧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学校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马云就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谁也不会想到马云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怎样面对。 孟非:从没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 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落榜对我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坦然面对,也从未想过去复读。干什么不一样?”不过孟非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对社会的艰辛认识不足。落榜后他去深圳打工,结果处处碰壁,不到一个月就回南京了。 “没有知识真的很可怕。没有考上大学不代表我不爱学习。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孟非说,1992年,通过成人高考,他考上南师大中文系。后来到电视台打杂,帮人背包、打灯等,但一直都是临时工的角色。 直到1996年,他的一部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让他在全国小有名气,成为电视台的正式人员。2002年,在江苏城市频道倾力打造的全新1小时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中,他终于走到了台前。后来孟非成功主持《非诚勿扰》节目,并因此在全国大红大紫。 孟非寄语落榜考生,都说“知识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没有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 俞敏洪:英语曾考33分,考3次才上北大 复习10个月左右,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隔年经过努力也只考了55分,再次落榜。 俞敏洪的第三次高考,英语仅用了40分钟却取得了95分的好成绩,总分387分。最后俞敏洪以超过北大七分录取分数线的分数进了北大。 俞洪敏曾在微博中提到:“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点,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决定个人成败的是伴随一生的胸怀、精神和勇气;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最终,俞敏洪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新东方,成为留学教父。 李安:第2次落榜时数学差分 现今李安是国际名导演,但是他的求学生涯一直不顺利。 虽然他很早就对父亲说:“我都不喜欢(传统的理、工、医、农等学科),我想当导演。”但大家听了只是一笑置之。 第一年参加台湾联考,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差了分再度落榜。李安的父亲是台南一中的校长。李安的两次落榜对于李家来说难以接受。 李安当时最大的情绪发泄,不过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 后来,李安几经努力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那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而他也是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此后,李安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大学落榜者李安最终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 输了考试,并不代表输了人生。有时只有遇到挫败时,才能看出人的伟大。 失败不可怕,害怕失败才最可怕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如工作上失败、生活的穷困、家庭的离散、身体的疾病伤残等等。当今青年人所遇到的挫折如竞争失败、恋爱失败、家庭矛盾等。 中国文化几千年积淀影响着我们,我们耳濡目染的是中国式成功学:不成功便成仁、赢家通吃、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等等这样的文化。文化和教育,缺失的是挫折后教育(注意,不是挫折教育。),即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摆脱困境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都这么怕听到“失败”这个字眼?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一件事,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掩盖这个事实。失败又有什么大不了呢?它总是被我们描绘成一种负面的东西,甚至在学校,也经常会有失败成功之分,但是为什么要分如此清楚呢? 很多时候失败代表着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代表着一扇成功的大门。 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容纳失败,是否具备顽强的意志,其实拼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父母(教育),是他们的文化和传统意识。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当孩子感觉不如别人时,父母要给到的不是贬低和对比(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而更要无条件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甚至连一句教导的话都没有,只是那种坦然和接受,还是做孩子爱吃的东西,还是跟孩子开玩笑,一切没有什么改变,进而,当孩子感到安全时,再与孩子分享父母当年(与孩子同龄时)的经历,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下次如果你超过自己(或别人),那就更好了。”在:“就算你通过努力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照样会一如继往地爱你”。 如此,孩子记住的是爱,这个爱是真功夫,是陪伴一生的东西,也就是EQ的基石,而那个成绩,就算没高上去,也不会伤害到心理。 一切没有因这一张小小的考卷而改变,只不过,父母相信你,孩子从中学到的,就是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就是自我接纳,一个孩子不会自我接纳时,只能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中汲取,也就是说,当父母无条件接纳他时,他也会这样接纳自己,这是自爱与自尊,它就是自信的基础,具有自信的人,一定自立和自强。 这个世界,一向不缺乏逆境,不缺少挫折,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问题在于,不是主动给孩子创造挫折,那无异于给孩子穿小鞋。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引导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接纳那个力不从心的自己,接纳那个不足的自己,认可他并关爱他,不是谴责他、排斥他,这样,这个弱小的自己就会成为自己的同盟(自我完整),而不是成为自己的内耗。 其实,孩子好不好,决不在成绩,也不在学校,而是在家庭影响,无数的咨询个案及事例已经证明,有些成绩再高的博士后,或者在外镀了无数层金的高才生,照样会因家庭和事业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他们会被生活中的石头轻而易举地击倒。 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比那些当年成绩不如他们的老同学过得更糟,反过来,有些成绩并不太高,学校并不太好,甚至在高考时还落过榜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后来的生活倒是充满精彩。 其实,主导这种转化的,就是情商,也就是自我接纳(这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他们的心里有一个信条:与其被人称作完美,倒不如接纳自我的完整。 他们就像李小龙一样,频频被对手击倒后,幽默地捂住伤口,琢磨着刚才对手的出招——这就是向生活学习,而不会因自卑就放弃。这才是面对失败的正确方式。 面对失败比如何成功更重要 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遭受了失败,当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1 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拥抱。 深深的拥抱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作为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不容易,这需要从小和孩子建立深度信任关系,让孩子相信你能理解他/她。这一步是否能成功,顺利建立和孩子的沟通管道,取决于孩子很小的时候你们是否成功的建立信任/密切的亲子关系。 02 做一个优秀的聆听者。 三岁以后的孩子都会开始愿意叙述和倾诉自己的感受,在遇到挫折,痛苦之后,有一个合适的倾诉机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情绪缓解的一个必要阶段。 ?03 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失败。 利用我们的人生经验,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哪些我们自身做的是很好的,不应该被失败的结果所掩盖,那些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避免下次再发生失败。 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沟通,需要家长自己先能有清晰的理解和自成体系的认知。 最后,应该开心地和孩子分享:人生路很长,失败是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经历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告诉被一个台阶绊倒的孩子,我们这次摔倒了,是没有体验过这个台阶有多高,所以没有注意到摔倒了。但是下次就会知道走到这里就要小心,这样宝贝以后就不会因为这样小小的台阶再受伤了。 这些都是事情发生具体的应对,但是我认为更重要和长久的事情,是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文化的建立: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现实的生活态度,避免让焦虑和不变通的思维方式成为自己的家庭文化。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会被轻看,享受任务的过程很重要。这是一种长期和贯穿日常家庭生活的一种文化。 全民教育官方网站:

1、林则徐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2、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当他坐在囚牢里,放眼看宋朝的危机,爱国人士都在为了保卫国家肝脑涂地。然而河流和山脉也在不断落入野蛮外敌的手中,他们内心的痛苦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在被拘留到外敌国家首都之后,忽必烈想要招募问文天祥。

他还施加了各种压力,采用了各种手段,甚至文天祥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被送到了皇宫里成了奴隶。文天祥是一句话,“我宁愿得到杀死我的命令。”后来,忽必烈汗看到文天祥真的不肯投降,他不很愿意地下令杀死了文天祥。

3、哥白尼

直到1543年,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过程,与其说带给人智力与想象力的愉悦,不如说是充满荆棘、障碍重重的坎坷。

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艰辛,是因为这一理论交替,触及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根本,是关乎大是大非的根本问题。这场转变史称哥白尼革命。

4、屈原

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至今长沙。

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

5、夏朝暴君桀宠爱美人妺喜

桀为了宠爱妺喜,特地为她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俩人日夜饮酒作乐,置朝政于不顾。传说桀建造的酒池能够行船,池中的就可以同时让三千人一同饮用,酿酒剩下的酒糟堆了长达十里。

读书时期成绩很差的名人有很多,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马云、韩寒、华罗庚、苏步青、托尔斯泰、冯特、沈从文等等。

1.爱因斯坦,他在幼年的时候便表现出了低的学习能力,在三岁多的时候还不会说话,而且到9岁的时候说话还是不流畅,在报考联邦工业大学的时候,入学成绩也很不理想。2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的克隆之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小时候成绩很差。17岁才上中学,全班成绩倒数第一。3.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他小时候是学校的问题儿童,会问一些不着调的问题,被老师视为弱智,同学眼中的傻瓜,最后被学校以低能儿的名义开除。但是他们这些人后来都发奋学习,懂得如何学习。也就是说小时候的成绩差,并不代表着以后还会成绩很差。只有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关于科举考试的名人事例

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的三大名人是:韩愈、李时珍、金圣叹。但他们还靠着自己成了伟人。

中国历史上状元大全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

据统计,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

清代长洲人钱柴,在乾隆年间连获乡、会、殿试第一名,乾隆爱才,亲赋“三元诗”纪瑞致贺。

“连中三元”一语由此而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

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

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

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

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

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

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 、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

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

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

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

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

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

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

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

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氵睿。

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

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

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 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

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

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

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

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

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

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

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

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

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

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

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

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

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

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

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在古代人们想有一个好的仕途只有通过考取科举获得公明一个方法,而且通过科举考试有名的大臣也有很多,例如:欧阳修,曾巩,王维、张九龄、狄仁杰、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张居正、纪晓岚等。

杜甫,韩愈,李时珍。其实,古代的科举考试真的要比今天的高考难得多,这么多名人都落榜了。

关于诚信考试的名人事例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

1、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2、季布重诺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3、诚实的晏殊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4、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5、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秦末的时候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一天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使他的事业走向辉煌。由此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啊

 

标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sydwksm/47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