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的人事考试教案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六年级比的人事考试教案,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请查看: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六年级比的人事考试教案

六年级比的人事考试教案

在课前,做好数学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内容以供大家阅读。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 方法 。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 ;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 总结 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 种植 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 反思 :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 说说 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 顺口溜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小学数学知识点顺口溜的实际运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 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学生人数的比来分橘子比较合理,将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节课,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探讨中来。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励他们实际分配,并做好分配的记录,使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有了上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进行分配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探究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组织他们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信息。(课件出示)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问题。

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3、讨论分配方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分法。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预设

生1:可以每个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而根据两个班人数的比3∶2来分比较合理。

4、引入课题。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分析推导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组交流后学生动手分配。

引导学生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2、记录分配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基础。

3、各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

引导学生不断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4、在这次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是3∶2)

设计意图: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巩固了化简比的内容。另外,学生不断地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学校新买来315本新书,要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1)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最后统一到按照各班人数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2)增加条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问:3154本书按照人数分配,就是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呢?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8、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三、开放运用,体验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零花钱 30 元

买学习用品

买零食

玩游戏机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 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六年级数的人事考试卷

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号填上“>”“<”“=” ( )16 ( )23 ( ) ( ) 2.15的倒数是( ), 倒数是( )3.把划成分数是( ),划÷35 = 5-512 = 5144 ×12= (+34 )×2×0=+5= 300× 415 ×14 = 3×112 +3×12 =二、填空:20%1、27 ×10表示 ,12×29 表示 。2、79 是112 的( )( ) ,412 的( )%是114 。3、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比它的倒数多( )。4、( )8 =( )%=( )÷165、比平角少20%的角是( )度。6、甲数比乙数少14 ,乙数比甲数多( )( ) 。7、在67%,23 ,和中,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8、在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9、如果甲数是乙数的45 ,则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度、 度、 度。11、把吨:350千克化简比后是 ,它的比值 。12、110 小时=( )分 3125千克=( )吨三、判断题:4%1、王师傅做98个零件都合格,合格率是98%。( )2、1的倒数比2的倒数大。( )3、一根铁丝长8米,用去58 米,还剩3米。( )4、1吨的35%是35%吨。( )四、选择题。5%1、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比乙多( ) A、50% B、100% C、200%2、甲数的75%与乙数的35 相等,甲数( )乙数。 A、> B、< C 、=3、在150克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 A、115 B、10% C、25%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 A、16 B、56 C、115 5、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 ) A、3倍 B、6倍 C、9倍五、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1)314 × 1523 –×1523 (2) 756 +3910 +216 +(3) 3-(45 ÷623 +225 ) (4) 9920 ÷[() ×]四、解方程:6%-χ=234 χ: 2χ+30%χ=六、作图题。5%作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求这个半圆的周长。七、列式计算:12%1、45 的20%是多少? 2、一个数的16 正好是24,这个数是多少?3、某数的23 正好是313 的40%, 4、78 乘以加上的30%,求某数。 和是多少?八、应用题:32%(第7题2分)1、挖一条24千米长的水渠,第一周挖了全长的25 ,余下的第二周挖完,第二周挖了多少千米?2、用4000千克大豆榨豆油1440千克,求大豆的出油率。3、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4、洗衣机厂去年生产洗衣机5400台,比计划多生产600台,实际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5、火车主动轮的半径是米,如果每分钟转300周,每小时可行多少米?6、一项工程师傅独做要15小时完成,徒北独做要18小时完成。现在由师傅先做5小时,余下的由徒弟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7、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附加题,开放题10% 有两根长分别是30分米和80分米的木条,现在要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长度的分米数都是整数),而且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是多少分米? 成小数是( )。4.把 、 、 、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5∶( )。6. ∶3的比值是( ),化简比是( )。7.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8.甲、乙的比值是,甲、乙两个数的比是( )。9.圆的直径是10分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10.当一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时,它的面积和周长数值相等。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分2分,共10分)1.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2.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3.3米的 与1米的 是相等的。 ( )4.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5.顶点在圆上的角叫圆心角。 ( )三、精心算一算(26分)1.直接写出得数(10分)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6分)① ② ③ ④ 四、画一画,算一算(6分)请在下面的长方形内,用图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 的 是多少?列式为( ) ( )=( )五、解答题(30分)1.用500粒玉米做发芽测验,有15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多少?2.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 ,剩下18千米,这条水渠有多长?3.一段公路,如果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要30天,现在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多少天?4.小丽的妈妈把5000元存入银行,按年利率计算,2年后扣除20%的利息税,可获得本利和多少元?5.仓库里堆放着36吨货物,运走了 ,还剩多少吨?6、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沿花坛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六、开放题(8分)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卷(90分钟) 一、填空(一题1分,共12分)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2.一个数被2、3、7除结果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3.两个质数的积为偶数,其中一个必定是( )。 千克比( )轻20%. ( )米比5米长 。 5.甲数的4倍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为( )。 6.一段电线,长 ( )米,截去 后,再接上4米,结果比原来电线长。 7.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6,甲、乙、丙三数平均数是20, 可算出丙数为( )。 8.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10%,促销过后又涨10%,这时商品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 9.在 ,… 中,从大到小排列为 。 10. 吨=( )吨+( )千克. 11.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施工时,6月25日完成任务,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 12.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4000cm2 ,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切成两块正好是两个相等的正方体,若把两个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多是( )。 二、判断题(一题一分,共5分) 1.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一个正方体棱长和为24厘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甲比乙长 ,乙就比甲短 。 5.如果a>b>0,那么 一定小于 。 三、选择(只有一个正确,共16分) 1.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下面图形,( )面积最大.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D. 圆形 2.数一数,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 4 B. 6 C. 8 D. 10 3.已知,4x+6=14,则2x+2=( ) A. 10 B. 8 C. 6 D. 4 4.一个南瓜重量约4000( ) A.厘米 B. 千克 C. 克 D. 毫米 5.甲乙两股绳子,甲剪去 ,乙剪去 米,余下铁丝( ) A.甲比乙短B.甲乙长度相等C.甲比乙长D.不能确定 6.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克盐14克水,这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7.若甲数 的等于乙数的3倍,那么甲数( )乙数. A. > B. = C. < 8.圆面积扩大16倍,则周长随着扩大( ) 倍 倍 倍 三、计算题(共32分) 1、直接写出结果 (5分) 45 + 38 = ÷3 = ÷ = 11× = ×24 = 1÷ = × = 8- = - = ×0÷ = (以下3分一题,其中第8题6分) 2、( )× × 3、1÷( ×70 )× 4、( × + ) ÷(11- )5、128× - ×128-40÷ 6、 的 除以与 的差,商是多少? 7、一个数的40%比它的3倍少10,求这个数. 8、看图填空 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 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 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速度 是每小时( )千米。 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 每小时( )千米。 三、应用题(每题4分,其中第8题7分,共35分) 1.红星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2600台,比去年产量的 倍还多400台,去年生产机床多少台? 2.一个水池,单独开甲进水管需10小时将它注满,单独开乙进水管需12小时将它注满,单独开丙放水管需30小时放完一池水,问同时开放三管,多少小时将空池注满? 3.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5千米,预计3小时到达,行了1小时,机器发生故障,就地维修了20分钟,要想准时到达而不误事,以后每小时应加快多少千米? 4.甲乙两仓库的货物重量比是7:8,如果从乙仓库运出 ,从甲仓库运进6吨,那么甲仓库比乙仓库多14吨,求:甲乙两仓库原有货物各有多少吨? 5.筑路队计划5天修完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22%,第二天修了全程的23%,最后三天修的路程之比是4:4:3,最后一天修27米,则这条公路多长? 6.一块合金含铜与锌比为3:4,用此合金制造铜锌之比为1:2的新合金63克,问要加铜还是加锌,加多少克? 7.脱粒用的电动机的传动轮直径为米 ,脱粒机的传动轮直径为米,若电动机每分钟转3600转,则脱粒机的转动轮每分钟转多少转? 8.某校初一学生举行春游,若租用45座客车,则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目的60座客车,则一辆客车空车.已知45座客车租金220元,60座客车租金300元. 问: ⑴这个学校初一学生多少人? ⑵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 1、只列式不计算 ①某学校向“希望小学”捐赠一批 ②某工地原有水泥160吨,用去 图书,其中文艺书占20%,连环 总重量的 ,又运来一些水泥, 画占 ,其余的968册是科普读 这时水泥的重量是原来的75%, 物。共捐赠图书多少册? 又运来水泥多少吨? 列式为: 列式为: ③六年级甲、乙两班,甲班有44人,乙班有50人,在参加义务植树时,为了使两班人数相等,应从乙班调多少人到甲班去?(用方程解答) 解:设 方程: ④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同一点向相反的方向骑车。甲每小时行驶14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 ,那么,两人同时行驶几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是91千米? 列式为: 2、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读6页,20天可以读完。现在妈妈要求他提前8天读完。小明实际平均每天读几页?(用比例解答)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做12可以完成。现在由乙先做3天,剩下的由甲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这项工程? 4、两地相距45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和货车速度比是7:5,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5、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你设计一个租车方案,并说明理由。 ①阳光学校共有学生406人,教师34人。 ②“山水”旅行社车辆有:大客车:限坐42人,每辆每天1000元。中巴车:限坐25人,每辆每天700元。 5、看图计算。(计4分)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六年级数学试卷 一、 填空题 1、206510000用“万”作单位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2、能同时被15和18整除的最小的数是( ),这个数称为这两个数的()。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4、甲数是乙数的25%,乙数是甲数的( )。 5、用三个“0”和三个“6”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读作( ), 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和( )。 6、一个分数,分子比分母少18,约分后是 ,原来这个分数是( )。 7、2008年第一季度共( )天,2100年共( )天。 8、0.875=( ):40= =21÷( )=( )% 9、三个连续偶数,中间这个数是m,则相邻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最小质数,另一个外项是( )。 11、a×3=b× ,则a:b=( ):( ),如果4x=y,那么x和y成( )关系。 12、 , , 0. , ,用“>”连接为( )。 二、判断题。 1、互质的两个数可以都不是质数。 ( ) 2、两个数的最大约数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数。 ( ) 3、a能被b整除,那么a是倍数,b是约数。 ( ) 4、一件商品先升价20%,再降价20%,售价不变。 ( ) 5、小于180o的角叫钝角.。 ( ) 6、假分数大于1。 ( ) 7、甲比乙多 ,则乙比甲少 。 ( ) 8、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 9、轴对称图形就是沿任一直线对折,两部分都能重合。 ( ) 三、选择题 1、一个分数分子扩大6倍,分母( ),分数值会缩小 。 A、扩大8倍 B、缩小8倍 C、缩小 D、扩大 2、把50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 ) A、50=1×2×5×5 B、2×5×5=50 C、50=2×5×5 D、50=2×25 3、一个直径为48cm的齿轮带动一个直径为26cm的齿轮(相互咬合),如果大齿轮转12圈,则小齿轮转( )圈。 A、24 B、16 C、12 D、9、 4、分母是9的最简分数有( )个。 A、8 B、6 C、9 5、7.56÷的商的最高位是( ). A、个位 B、十倍 C、十分位 D、百分位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0.5÷ 42×10%= 0÷1 = × + = ÷ = 1- 1001×99-99= ××8=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 3 ×3 +× 1 ××5 +1 ××2 ( + )÷ 2005× 2004 ÷4 3、求未知数x = (4-x)×2=8 ×=30× : = : 4、列式计算 <1>120的 增加5比120的 多多少? <2>一个数的 比最大的两位数小1,这个数是多少? 五、看统计表解答下面问题,下表是某校2007年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人数 200 205 245 160 174 178 <1>制作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人数最多的年级比人数最小的年级多百分之几? <4>全校年级的平均数是多少? <5>看图求∠1,∠2的度数。 1、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已知圆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o。求扇形的面积。 2、一项工程,甲先做2天,乙再做3天,完成全工程的 ,甲再做3天,完成余下工程的 ,最后再由乙做,乙完成这件工作还需要几天? 3、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多行10千米,这样到达灾区用了多少小时? 4、用铁皮制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箱,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4厘米,做这个水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走好让人生第一个台阶,下面的台阶才会走得更稳。欢迎来到,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提供的资料,请参考。如果喜欢,请继续关注我们。

六年级毕业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共21分 每空1分)

1、7030588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11月

27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 )个星期还多( )天。

3、把2 18 ∶1 2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3÷( )=( )÷24= = 75% =( )折。

5、如图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把这个圆柱

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是(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圆周率为π)

7、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

8、7 8 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只能填( ),百位上最大能填( )。

9、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 )%。

10、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30km,该幅地图

的比例尺是( )。

二、判断题:(共5分 每题1分)

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小于五分之四而大于五份之二的分数只有五份之三。( )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

体积是9立方米。( )

4、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 )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

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 )

三、选择题:(5分 每题1分)

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 )天。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

总是相等。

A.高 B.上下两底的和 C.周长 D. 面积

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表示()几分之几。

A.长比宽多 B.长比宽少C.宽比长少D.宽比长多

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扩大3倍,分数值就缩小( )倍。

D.不变

5、下列X和Y 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3+ X 56 56 Y 6X

四、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26×50= 25× 24× =

÷3= 125%×8= ÷ 8÷ =

12×( + )= 1-1÷9= ××

2、脱式计算。(每题2分)

× + ÷7 + ×4

(2)

3、解比例和方程。(每题2分)

= = x:8 = 1- X24

4、列式计算。(每题3分)

(1)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2)除以 的商加上5,再乘以 ,积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9分 每题4分)

1、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80km,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100km,这支车队要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

2、书店有一套科普丛书原价96元,现按6折出售,买一套可以便宜多少元?如果买6套,360元够吗?

3、邮局汇款的汇率是1%,在外打工的小明的爸爸给家里汇钱,一共交了38元的汇费,小明的爸爸一共给家里汇了多少元?

4、汽车厂计划25天组装汽车4000辆,实际提前5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多少辆?(用方程解)

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长5分米,宽3分米,高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 (π取)

7、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厘米。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

8、下面是某数码照相机厂 2005 —— 2008 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台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甲种照相机 15 23 30 40

乙种照相机 10 18 25 45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甲种相机

单位:万台 ---------乙种相机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完成上面统计图。(2分)

(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2分)

(3)、2008年乙种相机是甲种相机的几分之几?(3分)

(4)、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4分)

(5)

附件1:参考答案

一 1、七千零三十万五千八百八十 万7031万

2、21

3、51:或

4、41816七五

5、4cm 80πcm2 160 cm3

6、15 21

7、5

8、0 9

9、25

10、1:300000

二 1、× 2、× 3、√ 4、× 5、√

三 1、C 2、 A 3、C 4、C 5、D

四 1、 1300 5 18

10 6 10

5

2、× + ÷7+ ×4

= = + =12×[ ×3]

= =( - ) =12×

= = =42

=

3、 = = x:8 = 1- X24

解:2X = 解:5x=×8 解: X24 =

2X = X=20÷5 X24 =

X = X=4 X = ×24

X =

(1)

4、(1)、(180-10)÷50﹪ (2)、(÷ +5)×

=170÷ =( +5)×

=340 = ×

= 或

五 1、80×5÷100

=400÷100

=4(小时)

答:略。

2、96-96×60﹪ 96×60﹪×6

= =×6

=(元) =(元) <360

答:略。

3、38÷1﹪=3800(元) 答:略。

4、解:设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X辆。

(25-5)X = 4000

20 X =4000

X =200

答:略。

5、(5××)×2 + 5×3

=( + ) ×2 + 15

=56 + 15

=71(平方分米)

答:略。

6、20 ÷ 2 = 10(米)

20×25 - × × 102

=500 – × 100

=500 – 157

=343(平方米)

答:略。

7、V水下降圆柱= × 62×

= × 36 ×

=(立方厘米)

V水下降圆柱 = V圆锥

S圆锥底面= ÷ ( × 9 )

= ÷ 3

=(平方厘米)

答:略。

(2)

8、(1)

1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从图上可以看出乙种相机增长的较快。

(3)、 = 答:略。

(4)、(15 + 23 + 30 + 40)÷ 4

=108 ÷ 4

= 27(万台)

答:略。

小学数学毕业班知识与能力升学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l、一个数的亿位上是5、万级和个级的最高位上也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2、的小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是( )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

4、 < < ,( )里可以填写的最大整数是( )。

5、在l——20的自然数中,(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6、甲数=2×3×5,乙数=2×3×3,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被减数、减数、差相加得1,差是减数的3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

8、已知4x+8=10,那么2x+8=( )。

9、在括号里填入>、<或=。

1小时30分( )小时 1千米的 ( )7千米。

10、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

11、一根长2米的直圆柱木料,横着截去2分米,和原来比,剩下的圆柱体木料的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木料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在含盐率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分数单位大的分数一定大于分数单位小的分数。( )

2、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公约数是1、2、3、4、6、12。( )

3、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是3千克。( )

4、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 )

5、比的前项乘以 ,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数相除,商50余3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数是( )。

(l)商5余3 (2)商50余3 (3)商5余30 (4)商50余30

2、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

(1)多4 (2)少4 (3)多24 (4)少24

3、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 (2) (3) (4)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最小面的面积与表面积的比是( )。

(l)l:3 (2)1:6 (3)l:12 (4)l:24

5、甲数是840, ,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840÷(l+ ),那么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

(1)甲数比乙数多 (2)甲数比乙数少

(3)乙数比甲数多 (4)乙数比甲数少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529+198= 992= 305-199= ×4=

8× ÷= + ×0= =

+ ÷ +×8=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25××32 ()×

3、计算。(l2分)

5400-2940÷28×27 (×)÷

( )÷ + 10÷[ -( ÷ +)]

4、列式计算。(6分)

(l)与的积去除与的差,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比30的25%多,求这个数。

5、计算体积。(单位:米)(3分)

6、下图中每格都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尽量利用方格纸中的点和线,分别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并分别作出一条高。(3分)

五、应用题。(30分)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

2、三新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5人3天共植树90棵,照这样计算,30人3天共植树多少棵?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没有相遇还相距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王老师领取一笔1500元稿费,按规定扣除800元后要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王老师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应领取多少元?

5、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24页,占全书的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6、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可做18个,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乙二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的数量之比是3:5,甲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550005000,55001万;2、,375;3、纯,6. 9 ,;4、3;5、2,9和15;6、6,90;7、略;8、9;9、>,=;10、55°;11、,;12、3:7;

二、判断题: 1、×;2、√;3、×;4、√;5、×;

三、选择题 :1、②;2、③;3、④;4、③;5、①;

四、计算题:

1、727,9801,106,,1,, , ;

2、1000,;

3、2565,,1 ,;

4、(1)1;(2)12;

5、立方米;

6、略;

五、应用题

1、平方厘米;

2、540棵;

3、55千米;

4、1360元

5、51页;

6、135个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的嗅觉细胞约有零点零四九亿个,写作( ),改写成用“个”作单位的数是( )个。

2、6吨25千克=( )吨 小时=( )小时( )分

3、( )/15=2:( )=4÷( )=( )%=

4、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那么第24届奥运会是在( )年举办。

5、爸爸说:我的年龄比小明的4倍多3,小明说:我今年a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写作( )。

6、口袋里有6个红球和3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在从中摸出1个球,是红色球的可能性是( )。

7、4/7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8、看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 ),已知∠1=60°,

那么∠2=( )°,

9、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圆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2、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10:12=35:42 B、20:10=60:20

C、1/2:1/3=12:8 D、::1/4

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以下正确的结论( )。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不同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同 D、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

4、下列各项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

C、4x=5y D、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5、弟弟身高120厘米,比哥哥矮1/6,计算哥哥身高的正确式子( )。

A、120×(1+1/6)B、120÷(1+1/6)C、120×(1-1/6) D、120÷(1-1/6)

三、判断题

1、如果把向东的米数记作负数,那么向北走的米数就记作正数。( )

2、长度分别是6cm、8cm、10cm 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3、一道数学题全班40人做对,4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为10%。( )

4、盒子里放着4个球,上面分别写着2、3、4、5,摸到单数的概率大()

5、一根绳子长4米,用4个红点平均分,每段是全长的1/4.( )

解决问题

1、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已经有90979种鸟类消亡,比现在鸟类的10倍还多769种。现存鸟类多少种?

2、小学生的书包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20,否则会严重妨碍骨骼生长。王明同学的书包重5千克,体重30千克,他的书包超重吗?为什么?

3、一种报纸,如果一个月一订,没有优惠,每份10元;如果一年一订,可打九折,订阅一份这种报纸,一年一订比一个月一订节省多少元?

4、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预计2013年将增加1/6,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亿?

5、爸爸打算给亮亮的小书房铺上方砖,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需要90块,如果改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方砖多少块?(用比例解)

6、一个圆锥体的高与底面直径的和是9分米,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1:2,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某伞厂为支援四川抗震赶产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7/20,两天共生产帐篷44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

8、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小

一、填空题

1、人的嗅觉细胞约有零点零四九亿个,写作(4900000),改写成用“个”作单位的数是( 4900000 )个。

2、6吨25千克=( )吨 小时=(6)小时(15)分

3、( 6 )/15=2:(5)=4÷(10 )=( 40 )%=

4、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那么第24届奥运会是在( 1988 )年举办。

5、爸爸说:我的年龄比小明的4倍多3,小明说:我今年a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写作( 4a+3 )。

6、口袋里有6个红球和3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在从中摸出1个球,是红色球的可能性是(2/3 )。

7、4/7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14 )。

8、看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 ),已知∠1=60°,

那么∠2=( )°。图呢?这道题没图没法做。

9、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 4 ),最小公倍数是( 24 )。

二、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圆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2、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B )。

A、10:12=35:42 B、20:10=60:20

C、1/2:1/3=12:8 D、::1/4

3、对于数据3、3、2、3、6、3、10、3、6、3、2,以下正确的结论( A)。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不同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同 D、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

4、下列各项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B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

C、4x=5y D、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5、弟弟身高120厘米,比哥哥矮1/6,计算哥哥身高的正确式子(D )。

A、120×(1+1/6)B、120÷(1+1/6)C、120×(1-1/6) D、120÷(1-1/6)

三、判断题

1、如果把向东的米数记作负数,那么向北走的米数就记作正数。( × )

2、长度分别是6cm、8cm、10cm 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3、一道数学题全班40人做对,4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为10%。( × )

4、盒子里放着4个球,上面分别写着2、3、4、5,摸到单数的概率大(×)

5、一根绳子长4米,用4个红点平均分,每段是全长的1/4.( √)

解决问题

1、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已经有90979种鸟类消亡,比现在鸟类的10倍还多769种。现存鸟类多少种?

(90979-769)÷10=9021(种)

2、小学生的书包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20,否则会严重妨碍骨骼生长。王明同学的书包重5千克,体重30千克,他的书包超重吗?为什么?

30*3/20=(kg)

<5kg

3、一种报纸,如果一个月一订,没有优惠,每份10元;如果一年一订,可打九折,订阅一份这种报纸,一年一订比一个月一订节省多少元?

365*10-365*10*(元)

4、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预计2013年将增加1/6,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亿?

60*(1+1/6)=70(亿人)

5、爸爸打算给亮亮的小书房铺上方砖,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需要90块,如果改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方砖多少块?(用比例解)

2*2=4(平方分米)3*3=9(平方分米)

解:设要x块。

4*90=9x

360=9x

x=360/9

x=40

6、一个圆锥体的高与底面直径的和是9分米,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1:2,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9/3=3

(3*2/2)*(3*2/2)*(立方分米)

7、某伞厂为支援四川抗震赶产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7/20,两天共生产帐篷44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

4400/(20%+7/20)=8000(顶)

8、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小时?

6/1/2000000=12000000(cm)=120(km)

120/80=(h)

四六级考试人事档案

没有

首先,档案里并没有四六级成绩单。四六级成绩单会发到学生本人手上,如果需要提供成绩单,是由本人把成绩单和档案放在一起交上去的。在国家出台规定后,四六级成绩不再与毕业证以及学位证挂钩,自然不会计入档案。而四六级考试成绩单下发两年后,在网上关于你的四六级考试信息被抹消,不再可查。如果四六级成绩单丢失了,可以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找到四六级考试的考生服务,里面就会有补办成绩证明书的选项。交完手续费就能补办成功。或者向四六级考试中心写申请,到时候会寄回成绩单,不过上面不会有各项的成绩。

档案中会带有自己大学时候的成绩单。 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中一般包括:高中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报名登记表,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单,硕士、博士相关材料,就业通知书。 除了档案袋内的成绩单,已毕业学生也可以到学校档案馆办理打印成绩单,如需加盖教务处公章的,请复印后拿到学籍科审核后盖章应届毕业生档案里当然有成绩单。而且成绩单不是由个人放入的,而是由学校教务处盖章后放入。根据规定,个人不能保管、查阅、更改自己的档案,所以你想改成绩不太可行,就算改了,没有教务章无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看重的是能力,而不只是分数。你写简历时,可突出优势科目,淡化弱势科目,各科成绩不必一一列出。学籍档案袋里有成绩单。毕业时学生档案一般应该包含以下材料:1、学习材料各学习阶段主修、选修、辅修的各科类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等材料。2、学籍材料各学习阶段结业、肄业、退学、休学、转学、保留入学资格、复学等变更材料。鉴定材料:各学习阶段学年鉴定表、军训鉴定表、品行鉴定等材料。3、实习材料各学习阶段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等材料。毕业材料: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通知书等材料。学位材料:各学习阶段学位申请、授予等材料。

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会进入个人档案。

永久保存,大学英语四、六考试作为国家级的考试,你的成绩永久有效。不论在校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你随时通过你的身份证号码可以在中国教育考试官网中的查询四级的英语四级成绩,用人单位根据你的提供的英语四级成绩单就可以在网站查询。四六级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成绩,都是永久保存的。

CET笔试每年开考两次,分别于6月和12月举行,具体考试时间我中心将会在每年年初另行通知。6月份开考科目为英语四级、六级,日语四级、六级,德语四级、六级、俄语四级、六级以及法语四级,12月份仅开考英语四级和六级。

从2005年1月起,报道成绩满分为710分,凡考试成绩在220分以上的考生,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给成绩单。

四六级成绩不会进入个人档案的。

档案即一名学生在校就读所录入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个人信息,以及学号,入学时间,学籍情况等学校相关信息。它记录着该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校或其他部门直接获取该学生基本信息。

《个人档案》是由弗·亚·克留奇科夫发表的书籍,出版于2000年,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弗·亚·克留奇科夫1978年间任苏联克格勃副主席兼第一总局局长;1991年8月作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被捕;1994年2月根据国家杜马决议获大赦。

该书以纪实的手法、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内容,对20世纪下半叶作者亲身经历并参与领导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匈牙利事件、苏联出兵阿富汗内幕、苏联克格勃的一些重要间谍和反间谍活动、苏联同世界大国的外交关系,特别是80年代苏联国内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和90年代初的事件及苏联解体等做了详细的论述。

人事考试连续六年优秀等级

人事考试分为四个等级你知道麽?不知道的自己查,你考到等级证书,隔一段时间就有考核的(以年为周期),这就是人事考核

人力资源师在社会上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样越来越多的人去报考人力资源师,但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根据报考等级来说,是不同的。今天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如下:(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只要满足以上七个条件之一的人员就是符合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通过以上关于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并不是很高,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达到,对于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还有不懂的,可以直接到上海三才人力资源培训进行咨询。

人力资源共4个级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中一级是最高级别,考试难度最大。

人力资源师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张试卷。“理论知识”的题型是单项、多项选择题;而“技能操作”考核的题型包括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等。考试内容涉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六部分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报考流程

第一、在各省和劳动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代理机构报名

第二、由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报名条件

第三、审核通过后,交考试费用,缴齐费用后领取准考证

第四、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场由各省职业鉴定中心组织安排

第五、考试结束后,三个月至四个月内通知考试结果并发放证书(未通过者可以参加补考)

所需资料

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报名现场填写)

⑵身份证复印件一张、第一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一张、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一张、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张(原件审验后当时退回);

⑶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工龄证明原件一张;

⑷一寸免冠照片四张,两寸免冠照片四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来为我们讲解有关人力资源证书考试的内容,希望对我们顺利取证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资格证是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四级,从四级到一级,等级增加,考核难度也会改变。如果想考取三级和四级人力资源资格证,需要经过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如果想获得二级人力资源资格证,则多了一项综合评审,即写论文。目前考取人力资源资格证内容主要包括九大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岗位描述、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激励、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如果对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考些什么想要了解更多详情,可以上上海三才培训的官网上查询。上海三才是一家以学员为中心,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培训和综合服务的专业培训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环境,三才都能提供最一流的。从上述三才的相关介绍上可以看出,人力资源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说,人力资源资格证虽然比较有含金量,但是拿证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只有找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去参与专业的培训,加上自己平时努力学习,才能顺利获取人力资源资格证。

教师人事考试的年龄

教师资格证年龄限制是18周岁以上。

教师资格证没有最大年龄的限制,只要是18周岁以上就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只有学历上的要求,考生可以自行登录网站,进行查询,建议报考时候错开高峰期。

师资格证报名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未到退休年龄。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并应具备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注:各地报考学历要求请以当地最新报名公告要求为准。

有年龄限制,考教师编制一般要求年龄在30-35周岁以下,若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教师编制报考要求

一、年龄

由于是各省自行组织考试,所以没有全国统一的年龄标准,一般规定为30-35周岁以下,如果报考者的学历水平较高,那么年龄限制也可能会适当放宽。

二、学历

幼儿、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

中学、高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

在校专科非师范生需到大三才可报考幼儿和小学教师资格证,不能报考中学资格证。

在校本科非师范生需到大三、大四才可报考幼儿、小学、中学资格证。

三、专业限制

根据地区的不同,教师考编的专业限制也不同,总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专业不限 这是最皆大欢喜的,师范与非师范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岗位。

(2)学科对口+师范专业 这类要求严格,既要求师范,又要专业对口。

(3)与学科对口 可以是非师范生,但是所学专业必须与报考学科对口。

四、户籍限制

有的地区报考编制会有户籍限制,但为了选拔优秀人才,现在大多面向全国招聘,具体要求还是要看当地的教师招聘公告。

考取教师编制有年龄限制。考取教师编制年龄一般要求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高层次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除年龄限制外,考生还须满足如下条件:1.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按时取得学历、学位证书;2.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学段及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3.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适应岗位的身体条件。教师编制考试属于教师招聘考试的一种,由当地教育局统一发布考试公告。该考试分为笔试考试跟面试考试,报考条件一般包含学历要求、专业要求、户籍要求、年龄要求及拥有对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每个地方具体要求不一样。考生通过教师编制考试后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标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sydwksm/46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