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内容请查看: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务员在职考公务员(公务员考在职有用吗)

2、公务员在职考博士(公务员 在职读博)

3、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

4、公务员在职脱产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毕业公务员)

公务员在职考公务员(公务员考在职有用吗)

公务员在职考公务员(公务员考在职有用吗)

你没看到在职公务的工资和福利有多好

天唐有毒

我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养老金改革的方法:现在很多人抱怨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太高,社会不公。也不是没有道理,我觉得我们可以改革,谁都不吃亏。 方法:设定一个打款进养老金帐户的一个最高限额,比如5000元/月,其他余额部分全部进入医保帐户,但是医保帐户这个钱不能取现也不会消失,这个钱可以自己看病和直系亲属看病使用,那怕退休人员过世,这个钱直系亲属看病都可以用。 这个方法的好处我就不说了,大家认为可行吗?

体制内,有本事的人,很多都选择了提前退休,然后又从事自己中意的职业。

昨天,在饭馆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老朋友也在吃饭,和他摆谈中,得知他早已退休,目前在从事律师行业。这位朋友曾经和我一起报考了县上公招的领导干部岗位。他分到县检察院任领导,一干差不多十五年。2015年的时候,工龄有30年了,就申请退休。退休后考了法律资格证,然后就在本县从事律师。他说现在做律师最大的感受,一是收入增加了,而且不担心被查。现在的收入,比在职的公务员都高不少。二是充实了。退休的时候大概50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这个时候学习工作都还有激情,特别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更是如此。他说他现在每天都过的充实。

行政单位在职公务员节日发放购物卡是根据公务员的相关规定容许的,各个省标准不一,但有限定,江苏省规定的是一年发放不得超过1800元,发3次,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从工会活动经费中支出,有各单位工会实施。退休了就不存在工会活动经费了。

社会在职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如何选职位?

这篇文章其实很不严谨,数字出处没有、准确性不没有,对公务员退休与在职的收入差别也不了解,明显有误导的意向,怎么通过审核的?

真实的呐喊bilibili

跟8000万财政饭相比,公务员退休潮的到来,才是真正的灾难

女士可以稍稍延迟一点点,按生育指数调节.生育1个比生育3个晚退休.

羊城的羊驼

最近几天都在热议的延迟退休方案,我想说几句,别的国家我不去评论,就我国现状,延时退休不可行,很多平常人过了35岁已经很难找到工作了,而公务员延迟退休呢,他们在职领的钱更多,延迟他们退休他们乐意的很,国家负担更重,年轻人工作更难找.本人觉得可行的方法一直就在现行的退休制度里,养老金按年轮总数发放法.这也是为什么养老金每年会增加的原因,领的同年老人在减少.举例: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为100亿元,划定60-99岁,每5个年份可领金额就是2.5X5等于12.5亿,60-65岁的人有多少,平分这个金额.66-70平分12.5亿金额,如此类推.后面超过平均寿命的人员,女士和参保人员指数高的调节时用一个设定系数加到上面,使用财政收入峰谷值来发放,问题就解决了.想的不是太详细,但有参考作用.大家一起讨论.

一个政策吧//@狂妄旋风:在职个人帐戸也少了许多//@chxdyh:公务员事业单位执行吗?只是针对企业吗?

咸阳大海姐姐

今天见到弟媳妇了,她就负责医保审核报销的,听她一说,才知道医保改革后,退休人员亏大了。 以前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号是按照工资比例拨付,也就是工资的3.1%,现在不是这样的,对退休人员每个月个人账号只有75元,与工资基数没有关系了,大家都一样了。 只是门诊费用可以纳入报销了,不过有一个门槛费累计必须是260,退休人员一年可以报销的费用1700。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可以一起交流。

延退公务员最欢迎,应为在职工资高,如果工资低你愿意延迟退休吗?

公务员在职考博士(公务员 在职读博)

公务员在职考博士(公务员 在职读博)

中国每年几十万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大部分都去竞聘公务员、中学教师。

我是思想家,怎么想也脱离不了困苦的生活[捂脸][捂脸]//@德才兼备冰淇淋Tk:涨能耐呀!应聘!考公务员,读大学,功博士!当科学家,军事家。怎么不能改变身份呀?

朱启臻头条群星榜·10月人气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都说做农民难,但你知道有多难?# 农民的难,难在不能选择身份;农民的儿子当农民,进城务工了,也是农民工。 农民难,难在无法回避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 农民难,难在无法把握自己的收入。因为,一份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获!

2022年了博士待遇如何?八卦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现状!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准确告诉你目前中国博士的数量,因为博士每年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是一个动态的数量。自1983年中国第一批博士毕业到现在(2021年2月),中国博士的数量为97w人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量。为了证明数据的可信性,我就为大家简单计算一下,希望能让各位朋友心服口服。

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博士完成毕业的人数大约在70万,同时近几年每年博士的毕业数量在9万人左右(包括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经过2018年--2020年的发展,这三年博士的毕业数量为27万左右。所以截止到2021年2月(2021年博士还未毕业,暂未进行统计),中国的博士总数量为97万左右。

下面我们就结合博士毕业选择的行业不同来分析一下博士毕业后的薪资水平。

1、高等院校

博士毕业后去高校教书育人,这是大部分博士的理想职业。我的大学同学就是因为想要到高校老师才下定决心读博士的,据他介绍博士期间的压力大的使他经常失眠。那么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教书育人的薪资待遇有多少呢?

以我同学所在的南京某二本高等院校的待遇为例,由于他本科院校非211、985高校,所以博士毕业后只能选择非211、985高校。面试了几家高校后,他最终选择了南京的这所高校,相对于面试的其他高校来说,这所高校给的待遇可以和一般的211高校差不多。

博士入职后直接给予事业编制,安家费20W--40W不等,科研启动经费3W--8W不等,一年后给予副教授职称。转正后,工资+申请课题资金等综合年收入在25W--50W之间,这个数额并不固定,和自己申请的课题有关。

2. 机关单位公务员

博士毕业后选择去机关单位当公务员的也有一大部分,对于这部分的学生主要是怀揣着理想的人。当然博士毕业后进机关的层次不一样,待遇肯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比如:去年我们地区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招聘了2名双非院校的博士,这在我们当地这个四线小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是博士也比进入县城科局工作有点大材小用,而且县城对于博士的引进政策并不是十分优越。

我们县城引进的博士,一年试用期,试用期转正后定级为二级主任科员,享受正科级领导待遇,加上人才引进不同,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综合年收入也就在10W上下。这对于读博期间付出的成本来说相当地不划算。所以我们私下讨论的时候,都预言这个博士在县城呆不久,至少会去我们当地的高校工作。

而对于大部分博士毕业生来说,进入机关的层级基本都是省厅部门或者部委机关。这样的岗位平台起点高,职级晋升得比较快,职级晋升快就意味着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对于省厅或者部委的公务员来说,一般副处以下岗位到点就提,不会像基层那样有严格的名额限制。

当然博士进入机关单位的工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只能说比一般的高等院校的工资要低不少。根据博士进入不同层级的机关,可以将博士的待遇分为两个等次,第一等次为部委或者省厅岗位年综合收入在20W--25W之间,第二等次为地市级及以下岗位综合年收入在15W--20W之间。当然不同地域的公务员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上数据仅限于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数。

3. 科研院所、医疗等事业单位

博士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人毕业后会选择去科研院所工作,这种人基本上属于学术大牛、专业性较强,想在学术上有一番作为的人。当然科研院所的待遇也是很不错的,据可靠资料证明,科研院所的待遇和部委机关公务员的待遇差不多,只不过平常的科研经费要比一般的高等院校多点。

同时科研院所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研究自己所学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然后争取科研上的一丢丢突破,这就相当了不起了。所以对于科研院所博士的待遇我们就不再列举具体数额说明了,大家心里有个待遇水平即可。

而对于学有专长的博士来说,最典型的要数临床医学博士,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会进入知名三甲医疗机构,对于这个群体的博士来说,他们的收入也是很客观的,毕竟人家掌握的技术一般人掌握不了。以一名三家医疗机构博士生的待遇为例,,年综合收入在30W--80W之间。具体的收入待遇水平还要看自己所在医疗机构的水平和业务量。

4. 企业

对于很多博士毕业的人来说,很少有博士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除非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特殊,比如:药学研究、化学、机械等。对于这样的人才只有高薪的企业才能聘用得起,所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博士毕业生会选择到企业去工作,即使是独角兽企业或者是知名外企,大家也很少看到博士的身影。对于进入企业工作博士的待遇,因为行业的不同,提供的薪资待遇肯定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也就不在讨论了。

综合来看,我们国家的博士毕业生数量整体还不是很多,总数目前不会超过100W人,而大部分博士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客观的,无论是进入高校还是从政还是进入科研院所,博士待遇几乎可以秒超本科生。

#辅导员、中学教师、公务员与博士学位#现在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但留了一个口子,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系列可以招收在职的博士。对教思政课的教师攻读博士,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也要教书,也要做研究。但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始终不太明白,辅导员要求的是思想觉悟高,与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之间没有太多关系。或者说,辅导员不需要读博士也能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但现在似乎明白了一些。现在流行低职高配,什么意思呢,明明我这个岗位只需要本科生就够了,但是有一堆博士来应聘,我干吗不招博士呢?于是乎许多中学就了博士毕业的教师,甚至有了副教授跳槽中学当教师。也有街道办招聘了一堆博士,而且是清北毕业的。今年我们院毕业的博士,有的去河北某县政府办公室,有的去了南方某市政府办公室。那么,身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地方,辅导员为何不高大上呢?记得当年听《杨家将》,说天波杨府看门的都七品。看来,能力重要,身份和面子似乎更重要。

现在硕士博士都不是为了研究什么高科技,都是想做个国家公务员赚点外快。

因为我们国家高学历的博士研究生人都喜欢考公务员,没人喜欢当工人![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的确是这样,做公务员最好,创业成功率太底//@金翅大鹏魔王:金玉良言[赞]。奉劝同学们一定不要看不上深造考研考博,贪图轻松早早放弃进一步学习,草草毕业就进入社会。即便不考研,在学期间也一定要多学习,考证书,参加实习。

郭东坡am

本科毕业十二年后,深夜反思,我很后悔当初的择业选择。 一个好的职业规划真的是无比的重要,我本科毕业于北京的一所211/985大学,今天翻着看了一下大学同系的同学的发展情况,真是感慨万千,写给有缘人,强烈建议留给自己以后的孩子看。 我们系有56个同学,毕业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毕业后保研的、考研的,以及出国的。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发展不错。硕博连读的,目前已经是副教授级别了。出国读硕的,回来后基本在国企央企,只有一个例外,硕士去了牛津,回来后嫁的比较好,所以没去工作,当了全职太太,出国读博的,基本都留在了国外工作。总之,选择了硕博的,十年后再看,都发展的非常不错。所以如果有机会去挑战高学位硕博甚至博后,千万不要觉得没用,一定要努力去争取。 第二类:本科毕业后考公务员的,这类同学在我们系也有不少,有的是家里找关系,有的是靠自己考,都进入了编制内工作,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工资低待遇差,基本在单位就是打杂的,个个都叫苦连天,羡慕在社会上工作的。但5年后,再也听不到他们叫苦了,基本都稳稳定定成家立业,发福的发福,要二胎的要二胎,十年后,科级副科级比比皆是,大家也都很羡慕他们。 第三类:本科毕业后校招进国企央企并坚持下来的,这类同学像满天星,散向了全国各地,他们刚进去待遇就不低,过得很滋润,十年过去了,现在也都大部分做上了小领导或技术骨干,工资福利很可观,但近两年听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后悔没考个硕,现在想考有点晚了。 第四类:本科毕业后进入私企、小公司做事,打杂,自我创业。这类同学以我为代表(我是先公务员后与领导闹矛盾辞职下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过的很滋润,收入高,自由度高,天马行空,想干啥就干啥,喜欢做了就做,不喜欢做了就不做,毕业前五年,是这四类人中最早捞到金的,毕业五年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特别是过了35岁,发现陷入了职业瓶颈,创业成功的几乎很少,工作到了这个岁数,发现好像企业都不怎么爱要35岁以上的了,路越来越窄,本科文凭也不够用了,好的工作都要至少硕士,高不成低不就。 总结一下:如果本科学校不错,一定要去读研读博深造,实在读不上,一定要努力考公或进大企业,千万不要在小公司蹉跎了最好的年龄。当在上大学的时候,就一定要找年龄大点儿的人多聊聊,让他们多给你点儿建议,做好规划真的太重要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送给仔细阅读后有同感的人共勉! #如果我辞职了##职业规划#

一个职位竟有近60名硕博士报名,体制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近期,单位进行了一次公开引进硕博士工作人员考试,岗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名,最终竟然吸引了近60名硕博士报名,其中博士近10人,竞争可谓相当激烈!经过面试,最终一名硕士成功上岸。

近两年,各个单位在招聘、引进工作人员时,学历门槛在逐步提高,硕士、博士引进力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直接到名校抢人,只要来,直接事业编制。作为在职公务员,也无形中形成了很大压力,年龄已没多少优势,学历更是将很快被这一批批硕博士碾压,更可悲的是,还要面临延迟退休!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硕博士扩招、就业压力加大,将有更多硕博士进入体制内,体制内人员间的竞争将更激烈!

@体制局中人面对这种新形势,作为体制内人员,一是要心理适应,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二是要主动适应,在学历上、在知识上主动提升自己,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努力争取不落伍!#直言职场##直言职场##职场达人说##职场干货#

本科,硕士,博士全去考公务员了,这种社会导向不正确,如果这些人都去搞技术,搞科研了才是这个社会该倡导的,前提是给他们合理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许多人争议,硕士、博士考公考事业编,说内卷,说不公平。

但是,请不要剥夺了研究生、博士获得基层工作的权利,知识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考公也好,考事业编也罢,只要专业对口,个人有爱好,无可厚非。从基层做起,才能掌握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自己内在潜力。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也亲自下地种田吗?

其实需要警惕的,是硕、博无差别地选择职位,单位无差别地剥用毫不相关的硕士、博士,这才是国家政策层面应该引导的。

毕竟培养一个研究生,国家耗费颇多,占用了优质社会资源。毕业了,抢占一个风马牛不相干的基层公务员岗位,是人生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专业相关,哪怕是车间一线岗位,硕士、博士也可勇敢选择,因为那才是专业的基础,创新的源泉。闭门造车能成就几个专家吗?

大家评评,是不是?

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

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

#退休后的档案自己可以保管吗#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管理规定的要求,个人不可以管理、查阅、转递本人干部人事档案的。即使是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管理员,其职工档案依然应当有其他档案管理员进行管理。

企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那么退休后的这份个人档案仍然由企业单位来保管,当然,退休人员本身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实际上企业单位并不真正地去保管退休人员的个人档案,它可以被销毁,也可以被封存。归根结底我们个人是拿不到手的,

技术职称退休时的确没用,但在职的时间档案工资,奖金福利都比普通工高,退休时也就档案工资这一块占一点便宜,其它就没有了,还不如工人技师,退休后一样有待遇。

在职工资的90%,这个“在职工资”指的是什么工资?是“打卡工资”(每月工资本实发工资)还是“档案工资”(所有包含在内的工资)?

#有视同缴费年限领养老金可耻吗?#

不知题主是出于什么心里,目的,怎么会提出如此荒谬的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改革前,国有企业,县级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退休后是由企业负责其退休工资,退休工资的比例是由退休职工的连续工龄来决定的,职工在职期间个人确实是不要缴纳劳保的,是由企业的利润按比例3%提取的。

社会保险改革后,企业就将职工的档案,连续工龄一并转给社保局,改革后企业、职工就必须按比例缴纳社保费,那改革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就视同缴费年限了,不然的话,很多职工缴费年限就不满15年了。

易烊千玺个人独资企业申请注销上热搜,因考入编制被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是撞到了枪口了啊,网友质问: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申请注销?因为知道考上编制后不能有副业?

粉丝回应:易烊千玺是【全日制大学生】,【档案】在学校而不是公司,满足非在职条件的。另外,他注销公司是【个人独资企业】,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不影响“非在职”条件。

明星考编话题越演越烈,疫情原因,普通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考研考公越来越卷有着直接关系的。

“毕业生学籍档案不要自提!不要自提!不要自提!”

?昨天办公室工作人员去某高校提档往届毕业生档案,现场遇到2-3个往届毕业生,让负责档案的老师盖章走机要,学校老师坚决不给盖章,给出理由“你们已经毕业好多年了,当时档案办理的自提,你手里的调档函,要求存档单位盖章转递,你档案毕业后就没有在学校存放,这个无法出具”,讲了快半个小时,学校依旧没有处理,毕竟没在学校存放,自带好几年,出问题都是有连带责任,所以学校老师拒绝办理。还有一个档案破损了,让负责人事档案老师密封,老师给的回答“档案当时发给你们时就叮嘱千万不要私自拆封,私自拆封后果自负,这个学校办理不了,第一个材料不是我们这一个部门形成的,无法审核真假,另一个不止有大学材料,还有你的中学时期材料,团员材料,你自己想办法,我们密封不了。”

?自提档案危害或影响:

?1.自提档案长期自带容易丢失或破损,丢失后补办麻烦且很多材料补办不了,破损后任何单位或机构都无法接收,这是规定。

?2.有一部分人才市场,在公告中明确规定,不接收自提转递档案,如果你自提过去存放,得到的结果就是重新找档案材料转出单位走公对公转递,大多数情况下,原单位一旦办理转出就不会再接手重新办理。

?3.自提档案容易被遗忘,超过一定年限后,无法辨别证伪,所以大部分单位或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就会要求你找档案材料形成地方重新办理转递手续,得到的回应就是“不归我们这里管”。

?4.自提档案难道百害而无一利了吗?并不是,因为每一所高校管理学生档案机构条件和基层建设差异,一部分学校毕业后无法进行邮寄只能把档案交给学生自提去派遣地存放,还有一部分属于成人自考类档案,无派遣,属于在职形成材料,所以只能学生自提进行存放。

?5.结语:对于统招毕业生,学校能统一邮寄就不要选择自提,因为一不小心你的档案会成为你入职的门槛。关于成人类的自提后尽量及时存放,不要长期自带,长期自带造成最终结果就是成为死档而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入职提拔晋升以及离退休人员退休审核。

公务员在职脱产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毕业公务员)

公务员在职脱产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毕业公务员)

说句实话,可以让你女儿乘现在年轻,没有家庭拖累,报一个不脱产学习的研究生,这样的话,毕业了照样是研究生。 因为有社会经验的人知道,公务员这类行业,更重视文凭,虽然和985正规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相比,在领导眼中有差距,但在未来升职提干中,有研究生文凭和只有本科文凭还是一道坎,工资也会体现岀来。努力吧!

会吹泡泡的蛐蛐

女儿考上了研究生。985学校,最初我们是非常兴奋的,好几天激动的我睡不着觉。但是最后却放弃了去读研。许多我的同事朋友们都不能理解! 怎么说呢!各人有个人的想法吧!主要女儿今年凭自己的实力考上了一线城市的公务员。思虑再三,想着即便读研,研究生毕业,也未必再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了!这几年疫情闹得,人人都深切体会到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在现今社会,是活着最大的保障!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最起码衣食无忧!这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 当然我们做家长的没给孩子做什么决定,只是多方面考虑权衡利弊,然后讲给她听,最后的决定还是她自己下的!好也好歹也罢,自己决定的事将来就不会后悔!也省的埋怨别人!! 虽然决定好了,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女儿失去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了。怎么说呢,怪父母无能吧!如果有足够的金钱让孩子不去考虑生存问题,那肯定还是去读研的!! 我只能遗憾的说:投胎是门技术活!下辈子!宝贝,擦亮你的眼睛吧!!!

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无法享受济南市人才引进政策#2022育见美好# #在头条看世界# #济南头条#

尊敬的领导您好:

1、本人情况(同其他20、21届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一名20届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脱产,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齐全),17年本科毕业响应政府非全号召应届入学,20年毕业与若干同学一同来济南就业,目前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才引进政策均无法享受。

2、问题解释:响应政府号召入学,执行同样的入学、在校及毕业要求,有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证件,完成研究生学历后却不在济南市人才认定范围内,连本科认可度都达不到。ps目前大多一二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均无非全日制歧视,统一开放。

3、不患寡而患不均:20年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进入社会,认可并选择济南的不在少数,真心希望济南市也能够对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解读,对济南市的一系列人才补贴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

4、补充:非全日制:2017年之后教育部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基础上设立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统招学历),均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入学,同属于统招统分计划,毕业同样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证及学位证双证,两者仅学习方式不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传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

我个人情况是,上岸半年的乡镇公务员,26岁。

我前年脱产在家备考过大半年,没考上,后来就出去随便找了个班上,那段时间正好我在装修房子,所以慢慢做上了家居博主,做了几个月,收入过万了,我就把工作辞了,准备安心做自媒体,结果刚辞职两天,前段时间省考的成绩又出来了,我随便报的岗位,裸考,居然第二进面了,然后我面试又反超了第一,误打误撞上岸了。

我上岸了,才认真看了下我的岗位,是执法岗参工编制,实质在镇政府党政办工作,每天干的就是制文后勤一类的杂活,离家七十多公里,所以周末才能回家,乡镇动不动就取消周末,大家都懂。

然后我在这边半年了,始终不喜欢,不管是工作生活环境还是工作内容,觉得这份工作除了稳定,没有什么意义。

同时我自媒体那边也一直在兼顾着做,收入也越来越多,现在全款买了30多的车,存了七八十,我的工资每个月是6千左右,公积金两千多点儿。

我现在就是特别挣扎辞不辞职,一方面我父母都是体制的,非常看重我这份工作,我自己也觉得自媒体收入不稳定,不会太长久,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应该勇敢尝试去过自由的人生。

我只要得空就在想辞职,我父母现在也表示支持理解我,但我自己就是下不定决心,我也觉得公务员挺好,但亲身经历起来就是不喜欢,如果是大家,会怎么选择呢?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网友:考研三次,失败三次,该不该继续

本人是20年毕业,本科学校实在是算不上好,当时就是听了亲戚朋友的话高考报志愿报了零批次,结果痛苦了四年。

好不容易毕业了碰上了疫情,考了三次研究生,除了第一次没有复习,剩下两次分数都不是很高。

今年实在是不想再脱产考研了,找了个班上了小半年,顺便报名了第二学士学位,虽然过程很煎熬,但也算有个学上了,读的法学。

这几天不知道是快要返校还是接收的网上负面信息太多,一下子情绪内耗严重。

BTW这几天找人看了一下我的八字,感觉我这几年的学习运真的很差,一直都感觉力不从心。考啥都考不过,前几天法考客观题也没过。

而且不知道为啥我真的非常惧怕那种公务员相关的考试,虽然我一次都没考过,也没复习过,但就是很害怕,不知道为啥内心害怕。

我现在不知道这个第二学位读完就业市场会变得咋样,不过有个应届生的身份,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应届的身份能带来啥。

其实我有些想去外企,但是我发现西北地区的外企+我符合条件的几乎没有。好像知道如何进入外企工作啊。

【兼职博导都是给领导做的——说说我对非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质量的看法】

我认为,除个别情况外,总体来说,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非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质量要高些。

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竞争性强,录取率低。入学后脱产学习,学习精力集中,又有导师指导,有同学切磋,校内的学习环境比非全日制的学生好很多,因此学习质量比后者高些。

比如最近数十年,中国诞生了最大的博士群体——官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群体。这些官员每天工作、应酬都很忙,哪有时间去上课,去专心读书查资料写学位论文? 因此这些博士生的总体质量,自然跟全日制博士生的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实际大家都明白,这些博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益交换的结果。

顺便说一下,许多高校的兼职博士生导师群体也是官员居多。我有一位老师是知名学者,退休前为南方某高校教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老师只大我四岁,于我可谓亦师亦友,他对我这个学生也比较欣赏、推重。有次见面我跟他聊天调侃说,老师您知道我早就是你们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了,东北师大研究我的评传性专著、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都出版好些年了,您看我这水平在您那里做一个兼职博士生导师够不够格啊? 老师脱口而出道: “那不行,兼职博导都是给领导做的。”老师讲的是现实,这些所谓兼职博导许多本身根本不是学者,实际也是利益交换者居多。这也是中国当下研究生教育有些堕落的重要表现之一吧。

相对来说,倒是自考本科生由于年轻,好学,想提高的欲望真实,强烈,因此质量不一定比全日制本科生差多少。


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公务员在职考档案(公务员考试查档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博士   公务员   毕业   在职   档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sydwksm/19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