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
2、[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
3、[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延迟退休”还没开始,社保缴纳年限或有增加?这两类人更难了
4、[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别等到年龄大了再去考编,过来人表示,30岁以后考编太难了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 ♂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
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近几年因为疫情等原因,经济发展不是很景气,大家都对体制内的工作更加向往。
特别是在一些政策变动,很多大企业都开始裁员的时候,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依旧拿着稳定的薪水,毫无失业风险,在各种变动的冲击下,大学生们也对考公务员更加向往。
2022年的国考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考公务员的认清,除了工作的稳定性高,也是因为家长们都对公务员这一工作非常认可,会支持大学生去考,不过硬币都有两面,公务员这份工作也有一定的限制。
公务员法明文规定,公务员不能做兼职,也不能以个人名义进行任何商业活动,毕竟公务员这份工作代表着国家形象,如果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掺杂进利益因素,会变得非常复杂。
可是公务员本身的工资并不是非常高,也就是每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对于有养家压力的成年人来说,有时候甚至会捉襟见肘。
相对于公务员来说,事业编的工作确实允许进行兼职的,这样就在基本工作之余多了一份收入,生活方面变得更加富裕,不过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热情还是比事业编更高。
原因之一就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业编都可以挂职,大多数能挂职的事业编都是技能型的岗位,而且一般多是老师、医生这类工作,可以到其他单位挂职,管理岗进行挂职的机会并不多。
还有就是事业编的整体待遇比不上公务员,虽然都是公职系统,可以拨款单位是不一样的,也就会在各种保障方面出现细微的差别,不少人考上事业编制后还是想考公务员,就是为了待遇可以更好一点。
另一个最让人看中的原因是晋升机制,对于普通的管理岗的事业编员工来说,晋升的机会非常少,即便是跟公务员作者同类的工作,升职空间也还是小很多。
综合各种因素,大家还是更热衷于考公务员,不过公务员考试的确比事业编要难,在考试次数方面,算在国考在内,一年也就有两次考公务员的机会。
而事业编是几乎全年都在招考的,考试时间不统一,如果不考虑固定的城市,机会更多,而且事业编的考题有时候会比公务员简单。
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考申论和行测两科,而事业编有时候只考行测,对于想考编的同学来说,可以先考上事业编,有合适的机会后再报考公务员,有时候还可以报考为事业编工作人员专门设置的岗位。
大学生考编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工作数量并没有变化,那么竞争也就会越来越激烈,对于大学生来说,最佳的考编时间就是刚毕业,和毕业两年内这个时间点。
为了解决应届生的就业问题,大部分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都要求只允许应届生报考,直接帮刚毕业的大学生缩小了竞争范围,让上岸变得更容易。
应届身份的界定就是在毕业后两年的择业期内,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那么就依然可以参加只限应届生的考试。
除了身份的方便,刚毕业的大学生生活压力也相对较小一些,大多数人都没有成家立业,重要安排好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备考。
而且在刚离开学校时,一个人的学习状态也是最佳的,复习的效率更高,也有时间多去参加类似的考试锻炼自己,不断打磨技巧,提高分数。
面对考公考编压力越来越大,一次上岸也会非常难,大学生们可以选择折中方案,条件合适的人可以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跟着这个计划到农村去工作两年左右,服务器结束后可以参加当地的事业编考试,更容易获得编制。
也可以参加特岗教师的招聘,一般是一些偏远地区,考上后也是有5年的服务期,五年之后也可以获得正式的教师编制,比较适合师范毕业的学生。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有支援西部建设的项目,也可以踊跃参加,在以后的考研或者考编时都可以获得加分,也能够增加上岸的概率。
个人分析:体制内的工作具有企业工作无法相比的稳定性,不过想要考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打算考编的同学必须提前做好决定,拿出4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而且也要合理看待这种考试的难度,不能一次上岸时不要气馁,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
今日话题: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卷”,你有什么备考建议吗?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 ♂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
总有人纠结,考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其实哪一个岗位都是好岗位,但是结合每个人自身情况的不同,当然就选择各有利弊。今天,小编客观的和大家讨论一下事业编和公务员差距,仅供参考。
一,从考试的难度来比较
先来看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考《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地方加考《时事政治》。(每个地方考情不一样,具体考试内容看当地公告。)
这几本书,说穿了,都是死记硬背。只要背完《综基》、《管基》,就有130分保底了,如何综合知识丰富,阅读量较大,考两科150分难度不大。但是现在事业单位的录取线水涨船高,有四分之一的考题,已经超越《综基》、《管基》的范畴。
目前,部分省直事业单位的胜算考分直逼160、170,难度系数已经是相当的大。地市、区县级城区的事业单位,考140、150,轻松进面。乡镇级事业单位考120、130足够。
总之一句话,事业单位考的是背功和知识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个高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全日制本科生,拼命考三年,上岸几率80%以上。
再来看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行测》、《申论》。
《行测》类似于智力测验。主要有“逻辑关系”、“数量关系”、“言语理解”等几大核心的板块。有一些规律可循,也有一些常规技巧可以总结,但绝非刷题就能得到大突破的,《行测》可以测出一些先天不足或者说某些方面的明显缺陷,学死知识的学生,在《行测》面前,绝对傻逼眼!
《申论》类似于应用文写作。主要有阅读理解和论文写作两大板块。
《申论》也有一些套路,也可以押题或者进行某些系统的训练。但绝非拼命练习就能取得大突破的。《申论》可以测出一个人书面表达和用汉语言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讲,《申论》比行测主观性更强,更考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
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平均比例是100:1左右,部分特殊岗位,尤其是三不限的岗位,竞争比甚至可以达到疯狂的5000:1。国考较好的岗位,正常情况下,两科需考150以上才有希望进面试。省考公务员较好的岗位,需要考130以上,才有进面试的机会。县一级的公务员,考120以上有机会进面试。
但是要注意,公务员考试上150分的难度系数是事业单位考试上150分难度系数的三倍以上!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测查的是人的基础能力。而公务员测查的是人的综合能力。
所以,如果听说某某考某事业单位,连续考了五年没考上,绝对算新闻。但如果说某某参加公务员考试,连续八年都没考上,却一点也不稀奇。
二、从招考数量来比较
全国在职公务员,目前的总量大约是900万左右。
全国在职的事业单位,目前的总量大约是4000万左右。
按照这个比例就可以知道,每年公务员招考量是事业单位招考量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因为招录总量不一样,所以竞争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综合来看,事业单位的竞争比例比公务员小得多。
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限制比较强的事业岗位,基本上竞争比例在10:1左右,如果是贫困山区乡镇的事业单位,有时候竞争比例低至3:1。
三、从待遇来比较
目前事业单位的待遇分为三大块:一是基本工资,二是绩效工资,三是补助补贴。
综合来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九级职员与事业单位专技岗位12级,待遇差不多持平,这个层级,也是全国90%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技岗人员的普遍层级。——这个层级的年总收入(含公积金),大约是8万左右,具体收入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行业有很大关系,并不是绝对数。
比如经济贫困地区,这个层级的事业单位人员可能还拿不到8万,但发达地区这个层级也可能拿到12万左右,医院外科医生,或者开药较多的岗位,这个层级也可能达到年薪20万。但是绝大部分这个层级的事业人员平均年收入在8万左右
再看公务员的待遇,总体看也是三大块:一是基本工资,二是绩效工资,三是各类补贴。
第一块,基本工资,事业单位九级职员相当于公务员单位科员,两者基本工资差别不大,事业单位还高几块钱。
第二块,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绩效工资分为考核绩效和超额绩效。考核绩效是基础绩效,超额绩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浮动性大。总体而言,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九级职员大约是3万多。公务员科员的绩效工资,原来大约也是3万多,但是现在公务员又多出了一部分绩效:平时考核绩效,这个是按月发放的。科员是一月1000,一年是12000元。经济发达地区是一月2000—3000。
所以,在第二块,事业单位就比公务员同级别每年就至少要少12000元。
第三块,补贴补助。事业单位的补贴补助沿用2000年初的那些部分。大约每年的各类补贴补助是7000元左右。公务员的补贴补助就要比事业单位高出一大截了。公务员不仅有以前事业单位一起发的那些东西,而且还多出几项。第一项:车补。科员是每月600,一年7200;伙食补助每月500,一年6000;住房补助,跟地区有关,500—2000不等,就按最低的500计算,一年6200。仅仅这三项,加起来就是7200+6000+6000=19200
上述三大块收入累计比较可知,同地区同级别的事业单位每年要比同地区同级别的公务员少拿31000左右。
四、从发展前景来比较
事业人员的发展前景侧重于走技术职称。但说实话,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一辈子会在中级职称的上限到达上升天花板。还有一部分,受职称职数限制,一辈子能从初级升到中级就不错了。
事业单位的管理岗更看不到希望,90%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一辈子在九级职员呆到退休!
公务员的发展前景侧重于升官。实话说,真正能走到实权岗位的,还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一辈子都难发展到较好的岗位和职位,尤其对基层单位而言,升官的难度更大。但公务员的利好在于,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后,他们只要愿意一直在基层呆着,只要一辈子不犯错,按照23岁入职开始计算,70%的基层公务员在60岁前能上升到二级主任科员(正科级),有40%相对优秀一点的,能在60岁退休前上升到一级调研员(副处)
五、从工作任务来比较
[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延迟退休”还没开始,社保缴纳年限或有增加?这两类人更难了 ♂
[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延迟退休”还没开始,社保缴纳年限或有增加?这两类人更难了“延迟退休”还没开始,社保缴纳年限或有增加?这两类人更难了
成家立业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事情,想要有稳定的生活,首先要有可以提供经济支持的工作,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在上班期间做好积累,退休后也才能安享晚年。
人们对于退休后的待遇问题也很关心,退休后不再有劳动工资收入,生活来全靠退休金来维持,每个人都希望退休的生活能有所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变化,退休的政策也在不断做出调整,根本目的也是能有足够的社保资金,“延迟退休”提出多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延迟退休”在推行的过程中是逐步实施的,并不是一下推迟到65岁,是每几年增加几个月,最终一起推迟到65岁以后。
对于这一政策,受到影响最多的是80后、90后和1971或1976年以后出生的人,再根据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有所区别。
随着“延迟退休”提出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工龄退休”,区别于“延迟退休”的一刀切65岁退休,“工龄退休”不把年龄作为退休的标准,而是去看一共工作了多少年。
普遍的提法是工作30年后,也就是社保累积缴纳30年后,就可以退休,对于这一提法,网友们也是更加支持。
毕竟有些人的工作时间非常早,在65岁时,工作时间早已超过30年,甚至达到了35年以上,这部分人就不需要继续工作,而是可以顺利退休了。
“延迟退休”与“工龄退休”还没有定论,社保缴纳年限却先有了变化,相关部门提出增加社会缴纳的年限。
众所众知,现在的情况时,将社保缴纳积累到15年以后,就可以享受基本的养老保障,现在则有人提议将这个年限提高到15年以上。
现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年轻人缴纳的保险金额可能不足以支持这些人的退休金支出而需要国家财政的补充,因此需要增加交社保的年数。
而且15年的规定是在90年代制定的,那时候的收入水平普遍不如现在,随着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缴纳的年数也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
退休金其实本质是一种“先存款后享受”的情况,退休前缴纳的年份越多,数量越高,那么退休金也就越高,社保缴纳年限增加后,退休及也会相应增加。
社保的连续缴纳就需要稳定的来源,有两类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变得更难,多了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社会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社会企业的工作稳定性都不是很高,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很多行业都会走向没落,还有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双减政策就直接终结了“补课行业”。
那么这部分私企工作人员的社会就难以有稳定的来源,一旦公司倒闭或者自己失业,社保就可能断缴,在退休年份上就要不断向后推迟。
灵活就业的自由职业者:一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还有许多是选择灵活就业,做自由工作的,这部分人完全需要自己去缴纳社保。
个体工作者的资金承担压力本身就很大,工作情况同样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缴纳社保的时间被延长后压力必然会增大。
相对来说,这样的 政策对于公家公职人员就没什么影响,毕业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工作相当有保证,不管是缴纳30年还是40年,都会有固定的单位提供。
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就同样会面对社保缴纳的问题,最好对社保缴纳的知识有所了解。
根据工作的地点不同,社保缴纳的基数和比例也都有所差异,在工作签订前,要向公司的人力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公司在这方面所提供的待遇。
正常情况下,公司经过试用期就要给缴纳保险的,试用期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具体要看签订合同的年限,一定要保障自己的这部分权利。
正规的公司也要给员工去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个钱是公司出一部分,个人出一部分,可以在买房时用来还贷款,就业前也要了解公积金的提供情况。
在刚毕业时,可以去当地的相关部门去了解是否对应届生的就业或创业有一些扶持政策,只有毕业时可以享受这个福利,不要错过。
总结:退休问题设计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学可以为毕业生开展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前对于社保等知识有充足的了解,以便工作时有依据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今日话题:“延迟退休”和“工龄退休”,你更支持哪一个?
[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别等到年龄大了再去考编,过来人表示,30岁以后考编太难了 ♂
[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别等到年龄大了再去考编,过来人表示,30岁以后考编太难了别等到年龄大了再去考编,过来人表示,30岁以后考编太难了
相信很多刚毕业的同学都会有这种想法,那就是毕业后先工作几年,闯一闯,等到一定年龄后再去考编。
这种想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不错,毕业之后防止无法升学或者考公太过激烈,无法上岸当公务员,于是就先选择去工作几年,工作后有了工作经验,再去考公,就算没有上岸,也不愁找别的工作。
为什么越往后事业单位难考但是这种想法对于现在的环境来说太过理想化了,现在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一两个,难道这些人工作几年后都一定能上岸吗?
除此以外,这些工作岗位也不会等着你工作几年一直留给你。同时,在你工作的这几年中,考公也有可能改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报名。
很多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都比较有野心,想出去闯一闯,说不定自己的创业就成功了,如果实在稳定不下来,那就去考公 ,考个编制,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有过来人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么天真。
现在很多公务员的岗位要求和条件越来越多,有的岗位是几年招一次,有的岗位则是只要应届生,一般往届生都没有机会。
有很多毕业很多年再考编制的大学生都很后悔,后悔把考公放在了备用选项,异想天开地以为考公是自己的退路。
所以想要考公得到编制的同学一定要抓紧时间,看好岗位的要求,不要盲目地以为考公是条退路,要实时观察考公的动向,做到及时应变。
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应届生的蛇粉会这么有优势?为什么很多岗位都不招收30岁以后的大学生了吗?难道不是拥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更有优势吗?
恰恰相反,有很多时候很多岗位比较喜欢招收一些新鲜血液,充满活力的应届生自然是他们的首选,不招收30岁以后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首先是因为30岁以后,人的身体机能就会下降,身体素质也没有以前好了。而刚进入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都需要去基层历练,并且有很多岗位在基层历练时都比较艰苦,高龄考生很难适应。
其次,30岁以后,人的精力也没有以前那样充沛,而基层的任务多且杂,高龄公务员难以应付,同时也无法适应时代快速地发展,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就是公务员的晋升。很多考生上岸之后,都想大干一场,然后快速地晋升,但是这种想法很不现实。
因为公务员的晋升一般都以工作年龄和公务员本身的年龄为标准,如果30岁以后再上岸,至少要工作两年才能做出成绩,有可能会超出一些岗位的提拔年龄,晋升的几率也比较低。
但是因为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有很多不同,晋升的标准也不一样,事业单位主要看职称,就会对研究生学历、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放宽到40岁。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考公的热度也高居不下,因为公务员改革,很多岗位不再具有编制,而是合同性质,所以编制类的岗位竞争也会越来越强。
虽然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对职场有一些憧憬,想趁着年轻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年轻,一般年龄大了之后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年龄大了,公务员岗位也不再需要了。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抓住自己应届生的宝贵身份,很多岗位都非常喜欢应届生,同学们要抓住机会,积极发挥,争取一次上岸。
同时,同学们也要抓紧时间,不只是应届生,刚毕业几年的往届生也是,有的往届生刚毕业一两年,虽然没有了往届生的身份,但是年龄还很年轻,很多岗位也会选择。
其次,考公上岸后,工作时间都很稳定,对于不想加班的年轻人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薪资待遇也会非常好,如果有想要晋升的同学,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几年,有了经验后还可以晋升。
今日话题:你有考公的计划吗?
(图片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相比于考事业单位,更建议考公务员!对比分析告诉你原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禁止兼职,事业编鼓励兼职,为什么大学生依旧热衷公务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