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点:事业单位现在实行全员聘用制。通 事业单位考什么能换工作过公开招录进去的人员,是具有事业编制的,但是入职后要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具体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为事业编,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所占用的编制为单位的事业编制,有编制则意味着有财政预算的供养。事业编制则意味着人员的所有的人事干部管理是依据《事业单位管理条例》来进行的,工资待遇按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对待(普通事业编制与参公编制又不太相同,参公编制人员,人事干部管理是依据公务员法来进行,工资待遇按公务员工资待遇对待)。
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合同。因为在2002年之后,事业单位所有的岗位任职并不是任命制,而是聘用制,所以正式在编的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位任职就要与单位签订在岗位任职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也是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招考叫“招聘”一词的来源,在公务员招考中叫“招录”。
因此,所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都要与单位签订相关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合同。只有签订聘用合同,才能审批工资,兑现待遇,同样聘用合同是人事档案当中的重要组成。

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人事干部管理的重要方式。所以个人与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是确定个人人事关系的主要依据。如果没有聘用合同,在组织干部管理中意味着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与单位就不存在人事关系。
同时,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完全不同,聘用合同只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才签订。编制和聘用合同在事业单位身份确定时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同时,招聘合同也是判定招录的人员是否有编制的重要依据。如果是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则在入职后就有编制,如果是签订的《劳动合同》,不管是与单位直接签订,还是与三方公司签订,这些都是编外人员,也叫临聘人员。
所以,事业单位本身没有将编制变为聘用,而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本身实行的就是岗位聘用制,要签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