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昆明市深化滇池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激发全市广大群众、民间力量爱滇池、护河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促滇池治理社会共治,从今日起到本月22日,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长制办公室和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将携手举办第五届“保护母亲湖——‘市民河长’在行动”系列活动向,向全市社会各界招募新一批“市民河长”。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而“市民河长”,则是加强河长制社会监督的具体举措和有益实践,是落实河长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目标要求的有力支撑。
2008年以来,昆明紧扣“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目标,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先后于2009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公开招募四届市民河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滇池卫士”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机制,为保护滇池母亲湖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届“市民河长”到位以来,积极履职尽责,开展了巡查盘龙江、宝象河健走、捞渔河湿地捡拾垃圾等数十场志愿服务活动,向有关方面反映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相关线索两千余件,集中体现了“市民河长”这一创新制度在滇池保护事业中的充沛活力和独特作用。
“三大攻坚战”战鼓不息,滇池治理保护任重道远。7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发布《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明确了进一步“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法治监督,做实民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鼓励社会监督”工作目标,为我们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整合监督力量,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构建监督检查工作新格局,坚决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一形势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在总结运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完善“市民河长制”制度措施,提升“市民河长”能力水平,将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办法持续用实用好,推动其在“高原明珠”保护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效。
推动“市民河长制”取得更大运用成效,我们应当紧扣国家政策要求,加强对市民河长的扶持引导,积极发挥他们在宣传治河政策、收集反映民意、监督河长履职、搭建沟通桥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行政河长”,应当主动加强对“市民河长”团队的调研指导,建立“行政河长”和“市民河长”联系、联动机制,及时做好调查处置反馈,提高问题处置效率,“严管重罚”各类污染行为。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民河长的理论能力培训,组织各河道“市民河长”进行交流、沟通、联谊,提供适当经费保障,适时推广引入多样化、科技化巡查手段,探索建立河湖智慧管理新模式,不断升市民河长监督巡查能力效率,进一步消除监督巡查“死角盲区”。各类媒体应当加大对“市民河长”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并结合新兴传媒手段,为“市民河长”提供搭建窗口平台,组织帮助他们在线上线下“现身说法”,推动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保护河道,保护母亲湖。在此基础上,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市民河长”本职工作的不同确定差异化的责任机制,逐步扩充“市民河长”的职责范围,探索鼓励符合条件的主体申请设立环保社工组织,实现对现有管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的有效补充。广大市民群众,应当加强对“市民河长”的理解与支持,多说“暖心话”,多干帮忙事,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努力争当没有“河长”头衔的“市民河长”,成为滇池保护治理的监督者、支持者、参与者和护卫者。
昆明日报评论员责编:毕群编审:符亚丽终审: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