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护理]职业院校“内容、活动、评价”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护理]职业院校“内容、活动、评价”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综合应用能力请查看:综合应用能力

  

目标达成与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在充分把握目标的层次、载体、融入情况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教学实施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针对性、操作性和适切性。立足各类课程特征与教学活动特点,以目标为导引,依据适切、多元、协同原则,围绕内容组织、活动实施、评价反馈等进行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内容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统一

根据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融入的情况,可以将职业院校课程分为两类。

第一类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比较显性,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语文、历史、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文化艺术类专业课程等。这类课程更需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团队需具备较强的课程教材解读能力、课程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并且能够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避免刻意。针对上述课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细致甄别各部分内容的思想内涵和育人价值,精心选择内容载体,既能深挖某些特定知识的育人内涵,也能够融会贯通、合理地延伸拓展,将本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建立有机联系。例如,中药学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广博厚重,专业课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药为纲,精选历史典故、药名溯源、民俗谚语、名医事迹等素材,让学生在习得具体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医者仁心的精神境界。

第二类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是内隐其中的,需要教师团队进一步挖掘,比如,数学、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等专业课程。针对这类课程,需要把握知识与求真、求善、求美的密切关系,深度挖掘学科、专业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将内隐的思政元素充分外显化,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生搬硬套。一方面,对某些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时,尽可能思考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列举的方式体现思政教育价值。例如,数学课程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可以列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等例子,利用函数图形来描述我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挖掘知识背后的育人价值,任何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知识体系建构和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涌现了大量艰苦求索的科学工作者,通过对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人物的生平、活动、成就的引介,可以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知识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转化为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

二、活动实施:关照经验和丰富体验相融合

课程思政应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体验于情境之中、思考于情境之中,使教学活动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使认知感悟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使活动体验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情境活动创设,情境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传递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人格养成的重要资源。情境不仅是活动呈现的背景,更要求情境本身具有延展性和开放性,能够伴随活动过程逐步展开,充分考虑学生在情境中的身体参与,并且导向一种自主建构式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情境活动可以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把抽象的思政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学生体验。情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进行思考思辨,使思政教学真正地从学生出发、回应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例如,在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公众人物偷税漏税等热点事件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澄清误区,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依法纳税意识。

二是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充分调动和运用专业教育中的各种校内外资源设置职业情境。例如,英语课堂中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以“Health”为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提供健康咨询的职业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在模拟职场交际任务中体会和达成“关爱生命健康、尊重患者、善于沟通”等思政目标。同时,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实训室、专业文化长廊等,都可以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生动、现实的情境任务。

三是对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精选学科/专业核心概念的发展历史、学科/专业经典话题的论争材料,创设符合学科、专业特征的活动情境,比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特有的竞赛情境、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发展情境、石油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科学伦理教育等。

三、评价反馈:过程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体现多元综合的特点,努力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一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提升评价实效性。

首先,评价的价值导向要以激励发展为主。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应让学生了解熟悉,使学生通过评价方案进一步理解思政内容要求,并借助评价标准自主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指标设计不宜绝对化,各项指标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导引、激励和发展,为学生思想发展提供积极引导。在列举观测点和关键行为事件时,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关注学生积极的体验和行为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评价内容要与学习活动紧密联系。课程思政评价不宜完全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应结合具体的内容和活动展开,在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素养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的表现性评价要求。避免思政要求泛化,使学生明确经由具体的学习活动是可以达成相应的发展要求,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念感。

再次,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标准和工具,不仅是检验思政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推动教学活动实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介质。要注重设计反映学生思政表现的观测指标,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行为事件作为观测点,重点挖掘学生内心体验体悟和潜在的能力表现,并且尽可能使之外显化、行为化。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标签:学生   活动   评价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zhyynl/8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