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考多久时间]公务员考试需要提前多久开始准备?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综合应用能力考多久时间]公务员考试需要提前多久开始准备?,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综合应用能力请查看:综合应用能力

  


这... ..还真说不好。恕我直言,网上那种“备考一个半月0基础成功上岸、备考一个月逆袭高分上岸... ...”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但是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给这些例子点赞评论的人不在少数,基本都是在自我感动,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我不否认这种例子的存在,万一人家真的是这样上岸的呢?而这种情况也只是针对个别特定人群,对于大多数人群并不合适,特别是在职备考的。

从我身边的情况来看,我是没有见到过备考一个月就上岸的。

如果说一个月能上岸,取决于是否有基础底子。有基础的,不吃不喝,每天连轴转的学习,才有几率上岸的可能性;没有基础的,那真的是上天摘星星——异想天开,晴天白日的做什么美梦。

我是觉得备考时间的长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点学会,完全掌握,考试的时候才有底气高分上岸

我是备考了两次才挤身公务员的队伍里的。从应届毕业开始备考,又在职备考,国考、省考都参加过,每次的备考时间都是在3-4个月左右,这个时间是足够用的。

撇开我备考次数不谈,只说在备考期间中经历的大风大浪,来分析下要备考多长时间。

下面是我在备考期间经历的大风大浪:

大风大浪一:备考知识储备与运用

备考知识储备我主要用到了纸质材料+视频课程+真题练习。

纸质材料:华图《模块宝典》+粉笔《申论的规矩》

这两本书都是我前期基础知识主要用到的。

《模块宝典》。把行测的模块分成五本教材,全面的夯实基础知识在结合视频课程可以一周吃透一个模块教材,在搭配真题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弱项。

《申论的规矩》。这本教材从分题型各个突破,手把手教我们踩准得分点,理论例题分布在各个模块后面,分步骤演示答题过程。

怎样运用:首先,通读全书,在做笔记,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简单的笔记,记录下自己不擅长模块的知识点。我采取直接在书上做笔记的方式,也可以另外使用读书笔记。通过记录和划线等标注出重点语句,大概了解下书籍上讲了什么内容。

其次,借助目录大纲和思维导图外力工具,将书籍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从宏观的角度上去分析书籍的内容。这个过程重点标注常考考点模块。

最后,分析书中哪些内容是自己所擅长的模块,通过拓展和思考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当然,这个阶段最好可以针对性的做下笔记,这样不仅可以加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基础知识阶段的学习过程就完成了。

视频课程:《潘铭国考课》

怎样运用:《潘铭国考课》是全能性课程,包含了行测答题技巧和申论解题思维与逻辑框架,在考公课程这一领域中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在考公期间是必刷的。

老师的课上氛围轻松舒心,知识点总结全面,在行测的答题技巧和基础讲解都是干货满满。老师会用巧妙易懂的例题让我对行测的公式运用的更加熟练,同时基础知识也会牢牢记住,在后期刷题提分的时候是一大助了

申论本身知识点会比行测要多且杂乱一些,想拿高分,就必需要梳理逻辑和论点框架,在脑子中形成自己的逻辑、论点体系。

潘铭老师在讲论点框架的时候,百分百诠释了什么是简单明了的逻辑思维。像我一个只会写“流水账”文章的选手,也能够写出语句罗列清晰,思维逻辑都在线高阶文章选手!

真题练习:《华图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建议刷题之前优先打好基础。如果基础都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去刷题,那么在刷题期间会浪费没有必要浪费的时间。

在借用我数学老师的一句话:刷再多本的真题,都不如专心、精心刷完一本真题,刷完就基本够用了。

《华图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行测+申论历年真题一共23套,题量大且全面,搭配高频考点解读新大纲,把握新趋势,试卷是单独成册的,用的时候也是较为方便。

怎样运用:

注重做题技巧的灵活运用



做真题的同时,研究下真题的出题思路和命题规律,注重做题的技巧。在做真题时常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只关注做题的数量,不认真研究做题的技巧,长此以往,分数更提不上去。

所以我在做真题时会研究做题技巧的同时重点对待易错题型。分析易错题型如何出错的,是自己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做题时仔细分析,或是自己眼高手低造成的,这样一步一步的来做真题,自己技巧公式灵活运用的同时,分数也就上来了。



做好错题笔记,实现查漏补缺

通过真题测试,检测出这些薄弱的模块后,在做完错题后的进一步学习中,可以针对这些薄弱模块进行补充。

将易错题型抄出来,一定要按照模块分类抄写,然后再针对性的对错题模块重新学习记忆,在专项练习模块题型,重新做一遍或者多遍,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才有用。



或将模块题型出现的各个知识点,认真揣摩每个例题的解题过程,总结出运用知识点解题的方法,同时,结合视频课程对这些知识点和例题的详细解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预习效率,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培养答题手感



考公考查的不仅是考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考生技巧公式灵活运用能力之外,更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时Z热点的积累,对于言语理解的做题思路。



这样一来,考生平时在扎实自己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练习真题提升自己的答题手感,那么,考场上才有稳如老狗。

大风大浪二:时间安排

关于考公,我的备考时间其实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到“头悬梁、锥刺骨”的程度,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6:00起床(洗漱,简单记忆摘抄的金句好词。)



6:30——7:00(去小区门口买一份5块的早餐套餐。)



7:15——8:00(坐公交车上班,在车上简单记忆行测的一些技巧公式。)



8:10——11:50(这段时间是我的上班时间,没有办法学习,难受~~~)



12:00——13:30(去单位大楼后面的街上吃饭,边吃边看视频课程。我没有午休,在单位的茶水间,喝着单位免费提供的咖啡提神,继续看视频学习。)



13:30——18:00(上班时间。)



18:00——22:30(下班,马不停蹄的赶回我额出租房,继续学习、做真题,分析错误题型,做好笔记,在回忆一遍今天所学习到知识点,总结到笔记本上,在洗漱睡觉。)


以上是我每天的学习任务,同时我也是分阶段来学习的,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纸质材料学习(25天)

学习任务:学习纸质材料基础模块

学习目标:总结模块知识点框架,在脑子中形成大概的轮廓,且要分层次记忆,这样在后面的视频巩固中可以快速的理解记忆,再去背诵重难点。

?听课程(35天

学习任务:听老师讲解技巧公式和逻辑框架

学习目标:跟着课程去着重理解记忆模块知识点,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老师讲的技巧公式学会灵活运用,还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课上所学到的是在纸质教材中体现不出来,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一下,优先打好基础,再去重点理解记忆。

?真题提分训练(20天

学习任务:真题+技巧公式=高分

学习目标真题是提分最有利的工具。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规范自己作答,从而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在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再者历年真题对于考试所涉及的重点难点题型均有所显示。我们通过真题的练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熟练掌握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也可以通过真题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点及题型,并且历年真题当中会带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复习巩固(10天)

学习任务:查漏补缺,巩固薄弱点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和易错题型,从而专项练习,时刻跟进度,不断矫正。

以上就是我所经历的备考大风大浪,我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没有社交、没有娱乐、没有间断整个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麻木、无神的重复了3个月左右。

终于是熬到了考试结束,我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放松我连续3个月都在紧绷的神经。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上岸的备考规划,不要去刻意的模仿他人的备考规划。而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设置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同我前面说的:备考时间的长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点学会,完全掌握,考试的时候才有底气高分上岸。

到这里就结束了,祝愿题主早日上岸!前程似锦!

 

标签:学习   备考   知识   模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zhyynl/7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