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奠定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解题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草稿本等实用工具,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且合理的应用草稿本。对此,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明确素质育人理念目标,做好对草稿本等学习工具使用方法的教育教学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和能力习惯,能够在规范学生草稿本使用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稳定的学习状态和习惯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与验算检查习惯。
1.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草稿本有效应用的意义
工具用得好,效率能提高。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做题质量,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较好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解答期间,逻辑明晰的解题步骤需要提前在草稿本上做好标识和计算,混乱的思路和不必要的计算步骤也能够提前整理好。
对此,在实践教学期间,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和学习习惯,也要引导学生规范化使用草稿本,最大程度和规范上发挥草稿本的应用效果,也能够维持学生稳定的学习心态、高效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另外,重视学生对草稿本的应用,也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进而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和引导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奠定学生扎实的能力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水平。
2.小学生应用草稿本的现实情况
打草稿是展现学生思考、分析和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思维轨迹图”,分析学生平时打草稿的习惯和问题,能够直接了解和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思维习惯和现存困难。下面,集中分析学生的几种打草稿情况,期望能够在不断总结学生学习规律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寻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措施。
2.1随意或根本不打草稿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了解到的数学问题相对简单,心算能力或对自己学习成绩比较自信的学生很少打草稿。随着学习进程愈发深入,高年级的学生也逐渐意识到打草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基本都是“用完即丢”的状态,根本没有意识保留草稿,或者认为草稿本对自己学习有解题以外的帮助。
2.2草稿内容精简且不排版
草稿或草案的价值就是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自己要把思维过程全部展现在草稿纸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草稿本能够发现,一张纸上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解题步骤、计算过程像是“迷阵”,大大小小的图形、线段以及计算过程堆叠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敌我”,还有很多学生的草稿内容比较“统一”,但都是一堆堆罗列的算式和步骤过程,很少能够发现有对题目内容的总结、解题过程和问题的文字分析。
甚至,部分学生还会精简到整张纸面只有一两个小步骤,草稿本干净得让人怀疑是“密报”,让人完全没有办法从中窥探到演练或者题目信息。另外,很多学生的草稿本“战损”严重,纸张被撕扯很是常见,写的内容也是想到哪里写哪里,写到哪一页算哪一页,完全没有逻辑顺序或排版,到最后可能学生自己也没办法找到整道题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只能浪费时间重新解题或放弃。
对于学生在草稿本上的书写“经历”,不同程度上也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性格和习惯。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对草稿本等学习工具的重视度不够,可能随便一张纸也可以用来当草稿本,并没有意识到草稿本的实效性作用。其中,少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用草稿本的意识,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学习意识和观念不清晰,也没有注意到草稿本等学习工具的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应用方法。
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意识势在必行。期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思维习惯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学生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表现,进行灵活的教育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最大化发挥草稿本等学习工具有效性作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思维意识和书写、验算习惯。
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草稿本实际效用的策略措施
3.1明确应用意义,提升使用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学习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要开始逐步接触和学习理解更加抽象化的知识概念和信息内容,很多问题不再是直白的结果计算,而是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分析才能够解决。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思维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在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与综合能力素养。其中,草稿本作为展现学生思维痕迹和辅助学生完成作业、学习任务的有效工作,合理应用并教导学生正确发挥草稿本的有效作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树立学生清晰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明确草稿本等辅助工具对自己学习发展的辅助作用。由于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从低年级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了“打草稿”的概念,甚至也会将打草稿当做作业完成的一环,配合教师完成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目标。但低、中年级学生接触的课程知识内容和难度相对较低,问题解答和步骤相对直白、简单,很多学生在有关计算问题的解答期间,可能并不需要打草稿就可以口算、心算得出结果。进而,部分学生也养成了不打草稿的习惯。甚至将列竖式等技能当做了解题过程中书面表达的一环,从而没有意识到打草稿对自己学习的辅助性价值。对此,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认知,树立学生清晰的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重新了解草稿本有效应用价值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打草稿的行为习惯;
其次,强化提升学生对草稿本使用的重视程度,规范学生对草稿本使用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将大脑能够直接处理的信息通过书写、绘画等形式展现在草稿本上,然后将非常肯定的结果再次记录到试卷或作业本上的整个过程,确实有些麻烦。但习惯不养成,后续学生遇到复杂学习问题或困难时也很难第一时间捋清思路,做好规划和解题安排。对此,从简单的规范要求入手,培养学生规范打草稿的行为意识和习惯,能够减少后期学生打草稿不规范影响学习效率和做题质量等情况问题的发生。
比如,教师可以直接采用作业“1+1”的方式培养学生规范起草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准备两本练习簿,其中一本作为草稿本使用,同样贴上姓名并批阅。前期培养习惯的阶段要严格检查和批阅,指导学生规范使用草稿本的相关要求,可以适当让学生简化起草思路保持个性化特色,但也要确保学生自己能够在不看原题的情况下,用草稿信息复述当时的解题思路,确保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起草习惯。
最后,积极肯定和奖励学生的学习进步,建立学生的价值存在感和学习成就感。学习是一段长期的收获成长过程,在教师的规范要求下,部分学生也会不理解教师的做法,认为必须要使用草稿本是小题大做的行为。对于学生的不理解,教师要保持客观、包容的态度,理解学生怕麻烦的心态,不断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长与进步。
比如,部分学生一直维持良好的打草稿习惯,并在教师没有要求的前提下主动做出了错题思路总结行为,或主动调整自己的起草方式,保证在提升起草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的这些努力和上进行为,积极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当拿出学生用过的草稿来展示分析。教师的“看到”和肯定,会让更多学生理解和意识到“打草稿”并不是一项负担,而是可以有效解决某些学习问题和提升学习效率高效思维和方法,教师的帮助和理解,也能够树立学生更加清晰的思维认知,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存在感。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促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上进和勇于突破的思维意识和学习习惯。
3.2丰富引导策略,培养应用兴趣
相较于刻板的教育要求,丰富的兴趣激发形式,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在有关草稿本的应用中,很多学生在体会到规范打草稿能够收获到的快乐和意义后,往往会比强制学生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更加积极。比如,适当的竞争和成绩展示模式,不定期地“优秀草稿评选”就能够让学生瞬间激起斗志,主动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这些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能够带动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刺激更多学生规范草稿本的使用,并在不断的肯定和自我价值感体现中,收获良好的品格素养与学习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期间,也可以主动挖掘和探索草稿本的使用技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甘肃草稿本的使用价值。比如,制作“草稿本的100种使用方法”视频,丰富学生对草稿本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意识到草稿本,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大家学习成长道路上不可获取的“好伙伴”;或在课下实践组织学生一同参与“草稿本实用素材”征集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的主体,主动探索和了解草稿本等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征集活动中主动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验,让更多的同伴和学生了解到草稿本的实践意义和作用效果。
另外,学习的乐趣不仅在于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想法。比如,很多学生喜欢做手工,在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仅会主动裁剪和题目相关的图形,也能够利用于绘图、折叠、撕裂等方式自创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不仅要充分支持,也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探究积极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形成、拓展创新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草稿本,搭建出独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和结构体系。
3.3细化监督检查,规范实践应用
松弛有度的教育教学引导,更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意识。尤其是在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草稿本的期间,不仅要指导学生规范使用草稿本,发挥草稿本的实用性作用,也要也要做好相关的监督检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养成规范打草稿习惯的同时,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意识。
首先,构建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督促和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草稿,并保持草稿的整洁、规范和正确;其次,细化监督和检查措施,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草稿本,并要求学生注意细节。比如,草稿本上的题目编号、序列号要标注清晰,笔迹尽量保持工整,发现错误要及时做好批注,各种数字、字符、公式、草图也要尽量保持清晰、完整;最后,注意教导学生节约用纸,除了必要的井井有条,有顺序的书写,没必要的浪费要尽量避免,比如,草稿本可以是作业本、试卷纸的再利用,装订整齐方便使用即可。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攀比竞争思维,而不是赋予表面的铺张浪费、“精致”学习以及享受主义。
另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和现状,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例如,方程思想教学期间,刚刚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代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方法。一些最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只能用最简单的“数数、画圈”的方式来解决。在草稿纸上,学生的解题思路差异也能够明显体现,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做同样类型的题目,并通过改变代数信息的方式,自己给自己出题。学生刚刚接触担心出错,选择传统的解题思路是可以理解的,积极鼓励学生,并增加学生同题型的锻炼,能够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而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与实践中收获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成长与进步。
结束语
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效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使用草稿本的兴趣引导、行为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养成良好起草习惯和书写态度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严谨的学习思维和记录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效学习和应用草稿本等学习工具,充分掌握学习技能、技巧和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