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1.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2.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3.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 ”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总字数为800-1000字。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如下:材料1和2通过史上最严禁烟令和限塑令告诉我们政策贯彻实施既有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材料3通过对广场上的“落实”引发基层同志对于社会当中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感叹。综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禁烟令,限塑令都是对百姓有益,对发展有益的好政策,但是却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所以我们写作就可以从落实好政策这个角度来写。
政令时政令实百姓一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群最多的国家,每年因为吸烟患上肺癌的人达到100多万,最严禁烟令的颁布,让我们不在遭受烟草烟雾的危害,这是群众拍手称赞的好政策;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每年产生的白色垃圾1000多万吨,限塑令的颁布,让白色污染开始远离我们,这是绿色发展的好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般来的及时。然而,仍然有很多人逃脱了禁烟令的惩罚,许多市民仍然依赖塑料袋……政策落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前景堪忧,如何落实好政策,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政令时,政府首先要制定好政策。 荀子曾说“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制定好政策, 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能让社会和谐统一。什么是好政策,习近平总书记说:“政策好
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取消农业税,减轻了9亿多农民的负担,让农民生产更有积极性,生活更有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计划,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走出经济困顿、重现繁荣。在制定政策时,一方面要多方调研,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民意,察民之所需;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政策,以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设计、制定政策, 通过民主决策,保证政策的规范、透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政令实,关键要靠政府落实好政策。只有贯彻好,执行好政策,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紧盯执行,持之以恒,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问题,不姑息、不迁就,进行了严肃认真处理,有效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落实好政策,首先要明确责任,周密部署,严格检查。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决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是停留在会议上和口头上。其次要提高政策精细化水平,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方法。最后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折不扣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切政策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因此如何让人民利用政策为自己谋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媒体积极宣传,让民生政策和惠民举措深入民心;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及时接受人民的反馈,为民答疑解惑。
政令时,为民科学制定好政策;政令实,切实保障政策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是好政策,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