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做生意一样,敢想才有可能发,不敢想只能保底。
只要肯下功夫,省考和事考同时准备是完全可行的。
事考和省考的考试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相通之处。所以如果时间上不冲突、而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又允许的话,一起备考会更好一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下面就详细说一下省考和事考的考试内容,以及我总结的一些关于事业单位备考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这些能够对想考事业单位的伙伴们有所帮助。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
一,省考和事考的考试内容都有哪些?
不算专业岗,就公共科目来说。
省考主要考两门,行测和申论:
行测
全称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察的是用语言文字交流,看材料分析把握重点,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判断推理,分析加工等多种能力,考察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考试题型跟考察的方向都是对照的,主要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考察等几个题型。行测都是选择,要么知识点尽可能都掌握住,要么就只能运气爆棚蒙一个对一个。
申论
申论,就跟行测是完全相反的,都是写作题,所以对文字功底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要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写好。
考察能力偏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公务员看、写文件材料的能力,所以考试主要考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等题型,公文和大作文更侧重表达。
申论因为是写作,所以得分点什么的也不明确,不能靠单纯刷题提升成绩,所以算是省考中比较难的。
事考的考试科目并不固定,大致有三门:
公基,名字展开是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多的没有范围,只能大致划分为经济、法律、政治、管理等多领域的知识,可以说不管学什么专业,公基都能考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备考的时候不狠下一番工夫是行不通的,需要先借助教材、课程把知识点梳理一遍,然后再通过刷题不断检测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做到对公基大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时候才能拿下更多的题目和分数。
职测
职测从考察方向来看,还是数量关系、语言文字、判断推理等,跟行测看着差不多,所以备考的时候是可以同步准备的。
申论
事考中的申论出题形式并不固定,要么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和另外两门结合着一起考,包含在公基的考试范围内,或者统称为《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测试》。
这种形式的申论大都是综合写作,事考中的写作和公考不一样,基本不涉及热点问题,而是多以故事哲理或给定话题为主题,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
要么是单独考,比如事业单位联考的《综合应用能力》,上面就全都是主观题。申论单独考的话会有很多题型,包括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公文改错、论述和材料作文等,这种情况南方考察的比较多。
由此可见,事考比起省考只是多了一门公共基础知识。所以如果同时准备的话,只需要在准备省考之余,多准备一门公基就可以了。
省考我没参加过,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公基,我跟它磕了两次考试,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下面就详细说一下公基的备考攻略,不知道该怎么备考的话,照着做就行,不敢说一定会拿第一,但进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公基的高分备考攻略
公基备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先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慢慢来,才能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点,考试时候也能应对自如,从而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备考公基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入门阶段
这一阶段先通过看书宏观上了解一下公基的结构,知道它都有哪部分内容,各个模块都有什么特点,对公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基知识点太多,看书学的话非常难,效率比较低,还是得听课。所以这一步只做一个初步认识即可,不要在看书上浪费太多时间。
至于选教材,省考用哪家的教材还用哪家的教材就行,不需要非得选哪个质量好,公基大概的能总结到书面的知识点都差不多,所以书的质量区别不大。
推荐华图公基教材
它的书看着没粉笔外表好看,但排版比较清楚,看书感受比较好,没有那么乱,我看下来虽然感觉公基有很多点需要接着学,但整体思路还是可以的。
2、知识点掌握阶段
这一阶段就要赶紧听课了,不听课根本学不完公基的常考知识点,更别说想要全面准备。
听课最关键的,就是比看书效率高,具体体现在理解深、记得快。
至于听什么课,这个一定要慎重选择,因为公基已经不单是老师讲课水平的问题,还要看整个课的节奏和重点。普及类的基础课对公基来说用处不大,只会占用时间。
推荐徐哲公基速学课
公基常考的范围是有限的,直接听徐哲公基速学课,就能最快掌握所有公基知识点,理清逻辑,考试直接80+。
我最开始打算听华图的网课,找了试听的部分感觉就已经不符合我的预期了,老师讲的好,但是我感觉太基础了,没有提炼公基的重点,跟资料比起来没有特别突出。
接着我就又听了徐哲公基速学课,没有华图讲那么细致每个点讲半天,但是区分清楚,重点讲得多。
本身听课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能多拿点分,徐哲老师结合以往考试的真题讲,我能理解老师为什么强调某个点,也能看着例子理解怎么运用答题,听完讲解基本就能记住。
听徐哲就省事很多,我不需要再从大量的讲解中找重点,老师直接讲的就是重点,我直接就能边听边记,笔记整理也不费力,就等于把听徐哲学的内容全部又梳理了一遍。
最后课听完,我就感觉自己公基部分没什么大问题了,练题很少因为知识点没学到出问题,一直到考试直接85.2分顺利进面。
粉笔我主要是听它的时政课,每月都会更一次,因为备考时间短我只听了一个月的,如果备考时间长的话更适合。这个课里面总结的都是新闻热点,概括性比较强,不需要每天再另外找,省了我不少功夫。
另外还有一些课是可以直接找别人笔记看大概的,尤其是常识口诀,李梦娇老师总结的这个还是比较实用的,常识不能保证都学过,考试也没时间挨着细想,所以直接背口诀就方便很多。
我是找的别人的总结,背完练题的时候再总结一遍,考试我就不担心常识部分全蒙全错了。
除此之外,还要及时练题巩固,可以及时检测自己的进度,看自己听徐哲学的知识点有没有忘,遇到不同的出题方式是不是会的都能写对。
本身徐哲听课老师就讲的有真题,为了更好的效果,我都自己写一遍,这样再听课就能直接看出来自己的问题,用老师的思路再想一遍问题,连带答题思维一起转变。
3、刷题巩固阶段
刷题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怕烦,不怕累,想想自己高三刷题的感觉,反正就是要不停事的练,尤其一看公基刷题都是几千题就知道了,想练好就不能停,差不多得练到考试。
刷题是一定要用资料练得,不要想着直接手机上刷题就行了,书上刷能总结,能回看,也更容易让人带入备考的氛围。
中公公基6000题一定要刷一遍,不止是题量大,关键是里面的题量分布比较符合考试的规律,像法律和政治部分的题就比较多,而地理和公文等不常考的模块题就比较少。
我练的时候就还是着重练这些常考的部分,时间分配比较合理,能有效节省时间提升考试分数,毕竟这学了还是为了考试。
粉笔手机刷题相对来说最好,因为用的人多,就可以交流,我经常练完一套题晒一下,既能随时看自己的刷题记录,也能吸引人来交流,错的问题能多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想的。
但不论是手机刷题还是资料刷题,都得注意总结,也就是整理一个错题笔记,考前抓紧时间看,尤其是常错的题都要有特殊标记,我用的是那种小标签,贴在那一页的边边上,简单标一下,翻得时候很多点都能直接找到。
刷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刷完就过,比如刷题一小时,总结至少要有二十分钟,耐心将自己的错题都先看一遍解析,再分析原因,写到旁边。如果是不会的题,我都单独摘抄到一个本上,答案记背面,最后考前再写一遍,考试再遇上绝对不错。
4、总结复盘阶段
通过真题最后学一轮,是考前最重要的事,哪怕感觉自己没学完知识点也别学了,至少要练三天的真题。
历年真题直接练中公的地方历年真题汇编详解,里面近几年的公基真题卷都有,地方性也强,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公基的范围大,重点圈小,所以往年真题的意义不光是看以前都考什么,看自己的水平能拿多少分,也能再巩固一遍公基的重点知识,配合听徐哲留的笔记,全部搞完就该考试了。
三、再补充一句
事考和省考同时准备的话,一定要合理划分好备考时间。
绝对不能两者花费同样多的时间。两个都要,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两个都考不好了。把备考重心放在省考上,然后抽出一定时间去快速准备公基就行,详略得当地去准备才能得到最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