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有数学吗]浅谈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有效途径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最新考试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有数学吗]浅谈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有效途径,包含报名时间及入口、考试时间、笔试内容等信息,更多综合应用能力请查看:综合应用能力

  

浅谈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有效途径

《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结构,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的开展急待进一步的提高,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呢?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一)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以数学知识为支点,以丰富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猜想、验证、推理等,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简单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较课堂中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更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在遇到富有挑战性,学习独立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来实现。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较好地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结束后,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在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很多的困难,从中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如对居民节约用水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亲自收集10分钟一个滴水龙头的水量,在自己推理计算分析就能使学生明白节约用水的目的和意图,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师只有领悟意义,感受价值,才能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

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与综合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重点之一。我认为数学活动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超市购物》让学生根据需要和条件自由购物,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三)要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如,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教师分别出示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切实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烤鱼论文 KyLuNWEn.cOm

参考文献:

(1)张启航等《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07至08年杂志“实践活动”章节

【浅谈开展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有效途径】相关文章:

1.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

2.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

4.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kylunwen.com/article/1147734.html

 

标签:活动   学生   数学   实践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sydw.cn/zhyynl/3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