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海军的建设和训练依旧紧锣密鼓,据《央视军事》报道:辽宁舰正在渤海进行歼-15舰载战机的轮班分批次出动训练,由此降低舰载机起降间隔时间;而南昌号大型驱逐舰在结束与俄罗斯的“东方-2022”联合战略演习后又与俄海军舰艇一道组成编队深入太平洋。与此同时,福建舰也在按照计划进行预定的系泊试验。
尽管关于福建舰的新闻报道字数很少,但意义和信息量却十分重大:该舰下水仅三个月就完成了舾装的主要部分,并立刻进行系泊,说明中国的航母建造技术已在过去数年内达到新高。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彻底掌握了电磁弹射等福建舰特有的技术,而福建舰距离海试乃至最终服役,又进了一大步。
福建舰下水一个月后,其舰岛的四部相控阵雷达和两侧的1130近防系统都被拆除。这是因为舰艇在干船坞建造时难以检测舰艇在水面漂浮时的应力释放程度,完工下水后,就需要面临复杂的外界作用力,例如本身的浮力、海水冲击以及不同功率和速度下的综合受力。这些因素将对舰艇的武备和电子系统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当时配备的雷达也只是外壳,而真正的雷达则会在真正下水后,才会进行精密安装和进一步测试。
2017年4月山东舰下水后,直到次年5月才首次立刻大连造船厂进行试航,最终服役则等到了2019年底。而福建舰不但吨位大得多也更为复杂,其关键技术更实现了跨代飞跃,但横向对比,其工期进度却明显超过了山东舰,这充分说明中国建造航母时并未墨守成规,而是通过工程积累经验后,直接提升了新项目的进度。
系泊试验中,舰船布局、材料、结构钢尺寸、电气/无线电、损管、雷达、救生、升降机等都会得到验证,其标准将严格按照预定舰船种类的法规进行。一般而言,舰船在系泊试验时会先对管路和电缆进行测试,其管路压力将达到工作压力的15%,电路绝缘电阻也必须符合相应规定。最关键的,则是要以四机一炉(主机、辅机、锚机和锅炉)为核心展开。
系泊试验的环节包括倾斜试验、系统调试、关键设备调试。其中倾斜调试一般在船坞内进行,是通过压载水或重物调节,由此导致舰船出现人为控制的倾斜,由此确定各种状态下舰船重心等参数,并同时最终确定排水量。该环节对外界风力、水空间水流速都有很高要求,而且还需要舰船内设备和仪器妥善安排好,并尽量实现空载状态的最小重量。
系泊试验的内容和工作量都很大,航母就更为复杂。因此,一般机械设备装船前还要进行台架测试,由此在系泊试验前达到最佳状态。为节约时间,有时系泊试验还会和舰船建造的后期工程交替进行。在面对具体项目时,一般会让主要的、复杂的、新型或应急功能的机械先测试,在试验所需时间长的设备测试时,其他设备也会交替进行最终试验。
此时,福建舰将不断磨合进而面向全训考核。此时,它要频繁进行舰载机放飞和回收,其各类舰载机将进行多项训练,而该舰的损管维护、航空指挥和武器操作人员也会进行全面演训,这些特性考核将在各类海况和天气下进行,最终由考核团队对该舰各部门做出评判。通过了该考核后,福建舰才算真正从服役到形成初步战斗力。
目前的喷气机速度远超过当年的螺旋桨战机,不但对跑道所需长度较大,也容易因高温燃气而影响其他飞机。而辽宁舰和山东舰的舰首区域无法用于待命区,其先天问题不容忽视,从目前假想对手航母的数量和性能来看,福建舰将在相当时间内是唯一能与对方巨型航母抗衡的同类武器,因此它的的全甲板出击训练强度,就更要增大了。
航母等舰艇自身自持力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因此必然会有1-2艘补给舰随行。所以何时补给、如何才能快速安全补给,也是航母打击群作战能力的体现,福建舰的体量远大于此前的两艘航母,所以在这方面必然也有全新要求。近年来,辽宁舰编队多次绕行南海进入西太平洋展开训练,而福建舰编队将可能借助焕然一新的整体战力,直接穿越第一岛链!
目前,美国在航母使用、建造和改进方面的综合积累依旧无人可比,但综合技术彻底实现跨代的福特号在2013年下水后直到2017年才服役,直到今年5月,美军才宣布该舰形成了初步作战能力,并可能在今年年底实现海外部署。相比之下,成熟的尼米兹级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则快得多,这也充分说明技术跨代后航母的服役乃至形成全部战斗力会更难。
目前,F-35C已列装美军两艘航母,中国航母若想改变劣势就势必要靠歼-35。目前,歼-35将在明年完成全状态测试飞行,以它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利用滑跃甲板的前部起飞点做到战斗状态起飞。因此它们将可能列装辽宁舰和山东舰进而提升其战斗力,并为福建舰提供技术基础。参考歼-20的发展进度,成熟的量产版歼-35列装中国航母,也会在数年后。
国产航母的每个关键里程碑背后,都是无数次枯燥危险而又至关重要的测试,但也就是这些看似让人晦涩难懂的步骤,才会让福建舰这样的海上巨无霸以最好状态服役,最终推进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因此固然广大军迷十分盼望福建舰乃至其后续舰快速服役,但也应当在看到各项工程的难度后放平心态,我们相信,无数技术工作者会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