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教育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到底抓什么?
小学低段走向中段,课外阅读量从不少于5万字增加到不少于40万字,写作目标也从“看图写话、日记、片段作文”变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五大类作文的写法,独立完成命题作文写作”,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场景,是一次巨大的跨步。
具体到教材,主要有以下变化:
①增加习作,包括课后小练笔
②增加习作单元
③每单元前增加导读页
④增加阅读链接和资料袋
⑤识字加油站变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变词句段运用
⑥增加略读课文
⑦古诗和文言文增加注释
⑧增加阅读策略单元
⑨一类字取消田字格,字量加大,难度加深
三年级是重要的过渡期,将影响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所以,明确中段的教学重点非常关键。
一、继续培养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能力
(1)一二年级,要求认识常用字1600个,会写800个,掌握2000词语。三四年级,认识常用字1000个,会写1300个,掌握3000个词语。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运用字词典帮助识字学词。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字端正、工整、整洁。
(4)有意识地在阅读、生活中积累词语,尝试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学习默读和略读
(1)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在理解字词句段表达的感情基础上,读出自己对感情内容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刻意地表达。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后能够粗知这段话的意思,粗知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度。
(4)学会略读,从三年级起编排略读课文,既可以在课内增加阅读量,也可以培养快速阅读粗知文意的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小学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三、继续培养理解词和句的能力
在低年级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中年级教材继续指导学生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难懂的语句,找出关键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对理解词句的要求比低年级提高了。
在日常表达中,还要学习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比如:联系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利用查阅资料理解词句。
四、继续培养以整体把握为标志的阅读理解力
低年级:阅读课文重在借助词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高年级:着眼全篇。
开始阶段——从读段入手,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借助关键句归纳段意,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的。
接下来——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上,由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到借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直到能把握长、复杂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法,初步建立文体意识
了解文章写法,包括细致、连续的观察,围绕一个意思写段,按一定顺序写景、记事,初步写出人物特点等。
日常教学中,要由学习课文,习得写作基本功。
此外,教科书内安排的童话、寓言、诗歌等单元,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每种文体特点,建立文体意识。
六、提升阅读力同时,发展学生思维
低年级:激活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
高年级:具体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抽象思维,培养深刻性、条理性、独特性思维品质。
深刻性:抓住人物特点。
条理性:理清文章顺序。
独特性:阅读后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奇思妙想。
七、加强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其价值:引起阅读方法、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视程度。
三四年级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提问。
教学中,执教者要提出并指导学生运用以下阅读策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借助注释理解词和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利用问题清单提出并梳理问题,利用相关的阅读资料帮助理解等等。
八、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中年级每一册教材安排四次口语交际,侧重功能性口语交际,体现语文学习实用性。
重点:乐于交际,自己表达一个意思能讲明白,发表意见、表明观点要讲清理由,参加讨论,既能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也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
写作:起步阶段。
中年级对于习作的要求:乐于进行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从写片段到写文章,能把内容写清楚,重点部分能写得比较具体,还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中年级习作,大体按三条线路编排。
第一条线索,描摹事物的训练,写景、状物、记事、写人,训练仔细、有序、连续以及抓住特点的观察能力。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写物——写特点,记事——写清楚过程,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心情、体会,写人——写出明显特点,从多方面(外貌、性格、爱好)写。
第二条线索,想象习作。每学期两次,比如续编故事、编童话等。
第三条线索,学写实用文(应用文),日记、通知、书信等,重在应用,坚持写日记。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后要求学生合编诗集,这既是运用语文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演练。
鼓励生活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在课堂作文和日常练笔中表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是习作之源,习作是为了表达生活。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发布·(2022-09-25 0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