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教师,有一天你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设计了难度恰到好处的问题,穿插了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事例。课堂上,你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和学生之间也是频频互动,气氛活跃。
那么,你一定认为自己这堂课很赞!因为你的教学预设实现了,你确定的教学重、难点,都相当完美地得到了突破。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你的课堂教学无疑十分有效。
(网图,侵删)
但是,当你第二天信心满满地让学生复述这节课内容时,学生们的表现让你大跌眼镜!除了那些让他们哄堂大笑的笑话,他们竟然不记得你讲的其他东西!你挖空心思想让他们记住、掌握的内容,学生竟然压根儿没有在意!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你的课堂教学还有效吗?
(网图,侵删)
这样的情况可不是我的臆想,也绝不是个案,它时常发生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有效课堂关键是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只有学生乐意思考的,他们才会记得牢靠。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到了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从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出发,教师要想教得好,需要认真考虑教学设计实际上会让学生想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们想到什么。
(网图,侵删)
所以,教师要力争做到“五个多想想”。
1.多想想备哪些学生会思考的内容。教学最重要的事情是,放学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所以,从学生课后能掌握的知识开始备课。
2.多想想预设的问题学生能否解决。要安排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能理解、能完成、自己喜欢解决。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会让他们喜欢上课。
3.多想想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必须学会各学科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概念,搞清楚这些少而精的概念后,学生才能在学习该学科时有效思考。此外,如果讲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某个内容,事先应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有关的浅显书籍。
4.多想想提供哪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尽量用学生有经验(直接或间接)的实例让他们理解新事物、增长新经验。如果可以,用两个以上的例子进行比较,以从更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5.多想想应该怎么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教师D类综合应用能力方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教学。就像精确制导,会更加精准,更为有效。
教师D类综合应用能力方案
(网图,侵删)
本文涉及的认知学原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研究成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主要是:
1.如果老师教的东西总比学生所懂的难很多,他们不喜欢上课势在必然;
2.没有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教师希望学生会分析、会思考几乎不大可能;
3.学生能记住的是他教师D类综合应用能力方案们真正思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