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
B.乡试第一名称训“会元”
C.“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包括《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jī)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A项正
心理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确。B项:“会元”是指会试的第一名,而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B项错误。
C项:“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C项正确。
D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包括《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①《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招教公共基础知识题
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③《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主人公是老残,他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于江湖替北京地区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人治病。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社会现实。书中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④《孽海花》为曾朴的作品,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的一部。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封建士大夫的昏庸与堕落。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B。
【背景扩充】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
工会公共基础知识
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又称“御试”“廷试” “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录取者始得参与。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公共基础知识财务重点
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另有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2.(单选题)下列论述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错误。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实在的反映。
B项错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D项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
公共基础知识共同犯罪
理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本题答案选D。
3.(单选题)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下列不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A.心诚则灵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无米之炊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心诚则灵”意思是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心诚”一词说明“心诚则灵”属于意识的范畴。
B项:“杯弓蛇影”意
白城市公共基础知识
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误以为”一词说明“杯弓蛇影”属于意识的范畴。C项:“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既然“海市蜃楼”是在特殊条件下自然界出现的一种现象,所以其属于物质范畴,而不属于意识范畴。
D项:“无米之炊”意思是在没有米的情况下把饭做出来。大家都知道,在“无米”(=物质)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出饭来。所以“无米之炊”只不过是人们在
高铁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无米”的情况下,对“炊”的一种想象或者假想而已。“无米之炊”属于属于意识范畴。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B.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C.天空有云有利于霜的形成
D.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空条件下
公共基础知识必看
形成【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础知识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所以霜一般形成在寒冷的季节的夜晚。风对于霜的形成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59分
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A项说法正确。B项: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所以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B项说法正确。
C项: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
公共基础知识三国文学
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C项说法错误。D项:霜的形成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
公共基础知识文史专项试题
,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C。
5.(单选题)下列关于十大名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山流水》是一首琵琶曲
B.《夕阳箫鼓》相传为蔡文姬所做
C.《春江花月夜》是根据同名唐诗改编而来的
D.《十面埋伏》演绎了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
公共基础知识之抗日
析】A项错误。《高山流水》是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并不是琵琶曲。B项错误,C项错误。夕阳箫鼓为古代中国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作者佚名。
D项正确。《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本题答案(说法正确的)为D。
广东连山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湖南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