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291)

2023-02-15 07:53:37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1.(单选题)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A.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

B.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

C.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

D.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南宋的都城在临安,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平城是北魏都城,在今山西大同,而洛阳在河南。故A项对应错误。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物发展的鼎盛时期,

部分公共基础知识大全

故上周时代也被称作青铜时代,B项对应正确。

利玛窦是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C项对应正确。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爱国主义救亡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积极倡导清政府进行改良运动,在政治、

工会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科学、文化等方面向西方学习,这即是戊戌变法。故D项对应正确。

2.(单选题)下列四句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排除A项。

B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的绝句《清明》。这句

安徽无为县公共基础知识

诗是在描写“清明节”而不是“重节阳”。排除B项。

C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句是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C项正确。

D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触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无法推测描写的是什么节日,但人们常在中秋节时提到这句诗。排除D项。

综上,本题答

福建公共基础知识多少题

案选C。

3.(单选题)地球内部具有巨大的热量,并通过不同途径由内向外散发地热能。以下现象与地热能有关的是(  )。

A.台风生成

B.火山喷发

C.山洪暴发

D.岩石风化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台风与地热能无关,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

公共基础知识2022年最新资料

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属于大气的运动。

B项正确,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C项泥石流与地热能无关,一般山洪泥石流形成于中高山区,这里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且大都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加之短历时雷暴雨,降水量巨大,就会引发山洪。

D项岩石风化与地热能无关,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

公共基础知识典型真题演练

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温度变化是引起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温度的变化产生温差,温差可促使岩石膨胀和收缩交替地进行,久之则引起岩石破裂。

本题答案选B。

4.(单选题)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B.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C.天空有云有利于霜的形成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写作

D.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空条件下形成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所以霜一般形成在寒冷的季节的夜晚。风对于霜的形成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

公共基础知识课程

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A项说法正确。

B项: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所以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B项说法正确。

C项: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

公共基础知识时政汇总

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C项说法错误。

D项:霜的形成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

公共基础知识下载软件学习

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D项说法正确。

本题答案选C。

5.(单选题)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场革命是:

A.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革命

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题库

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雇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河南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51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