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关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哲学理论说,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他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以下哪项体现了上述哲学理论?
①理论不能用理论检验,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苦干实干拼命干,否则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
③把已经掌握的关于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于实践,以“知”促“行”
公共基础知识刷选择题
④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和“只是把他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①“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与题干蕴含的哲学原理不同。
②“中国梦”是正确的认识(理论),必须“苦干实干拼命干”(实践)“否则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体现了实践是认
公共基础知识有论文吗
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这一哲学理论。与题干蕴含的哲学理论相同。③“把已经掌握的关于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于实践”体现了认识(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实践这一哲学理论。与题干蕴含的哲学理论相同。
④“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说明不注重实践,认识(理论)将失去意义。这一表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这一哲学理论。与题干蕴含的哲学理论相同。
②③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锥刺股”是汉代孙敬的故事
B.“头悬梁”是战国苏秦的故事
C.“赵中令,读鲁论,
公共卫生基础知识护理专业
彼既仕,学且勤。”中的赵中令即晋国赵盾D.“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中的苏老泉即宋代苏洵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错误,B项错误。“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孙敬。
C项错误。“赵中令”指宋朝时赵普,说的是赵普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D项正确。“苏老泉”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本题答案选D。
【背景扩充】
1.孙敬“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
杭州街道编外人员公共基础知识
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江西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2.苏秦“锥刺股”: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3.赵普“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
离石公共基础知识多少道题
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4.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5.苏洵: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山东2020公共基础知识
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洵“颇喜言兵”。苏
水务局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
新疆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3.(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
浙江公共基础知识不考
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本题答案为A。4.(单选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被称为“立身之本”、“举政之目”、“进德修业之本”的是( )。
A.诚实守信
B.重义轻利
C.仁爱宽厚
D.谦敬礼让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A项:诚实守信指的是忠诚老实、讲信用、信守承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它一直以来被看做是“立身之本”、“举政之目”、“进德修业之本”。所以,A项正确。
B项:
兵团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重义轻利是儒家对待社会伦理规范与人们物质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倡做人做事道义为先。义利本身无褒贬,是否正确对待义与利,在义与利矛盾面能否前心端行正,是识辨一个人正直与否、高尚与否、担当与否的“试金石”。C项:仁爱宽厚,意思是宽仁慈爱、宽容厚道,是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
D项:谦敬礼让,意思是谦虚、尊敬他人、讲礼貌,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
本题答案为A。
5.(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前进,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该讲话精神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以史为
公共财政基础知识
镜,可以知兴替C.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D.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解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为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断地更新再更新。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不因循守旧。
A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屈原的《卜居》,意为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B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徵传》,意为对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C项,“明者因时
公共基础知识从哪里学习
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意为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行事策略,智慧的人会随着事情的不同而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处事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情境、形势的不同而灵活变通。D项,“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出自《管子·乘马》,意为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努力,失败于骄傲轻心。
C项中“因时而变,随事而变”与“日新”均强调创新,二者相同。本题答案为C。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基础知识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