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中职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2022-12-13 09:33:38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金鑫华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191

摘要:新时代给了教师全新的舞台,同时也给了教师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 程中要开展课堂教学文化创新,即在课程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学生的个人能力获得全方位提升。现有的教育方法 中,由于课堂教育中的文化创新是一项较为新颖的课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本课 题详细研究了现有的问题类型,之后探讨了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 升级。

一、引言

在中职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前大量的教师 实际上并未能够通过对教学文化创新来吸引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因为如果要推行文化创 新,那么就意味着原有的教育方法需要进行升级和改进, 这对于教师群体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这一教学方法在目 前的推行中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 中必须要能够探讨科学的方法,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的 推进。

二、公共基础课教学文化创新问题

(一)教育方法问题

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发出新 型的教育方法,但是只是一种表面的模仿,未能从新型 教育方法的本质出发修改自己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1]。 比如一些教师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把学生分配到不 同的小组内,但是之所以采取分组方法只是知晓一种名为 “小组合作教学”的新型方法,对于该方法的目标、实施 模式、教师的课堂身份的转换、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对 于课堂中各个情境的建设等方面和原有的教育方法完全相 同,也可以说,虽然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但是本质上根本 无需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教育模式就可以达到与当前教育 模式相同的成效。

(二)教育理念问题

实际上,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方面存在 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方面,新的教育理念未能得到优化, 只是完全根据原有的教育理念形成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布 局。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本身就会抵抗教师的这类教学习 惯,该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任何教育内容都无法激起学生 的共鸣。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可能会在个人的师德建设上 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匹配,这显然也无法充分利用教师教 育思想,无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

三、公共基础课教学文化创新方法

(一)教育方法选择

新型教育方法中,不追求教师大量掌握多种已经开发 出的新型方法,只需要彻底全面掌握一种可以在教育中长 期应用的方法即可[2]。比如对于教学资料和教学时间要求 相对较低的合作教学法,基础工作自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 把学生配置到不同的教学小组,此时可采取的思路一种是 保证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素质相同,另一种是每个小组内含 有成绩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极差的学生。为保证小 组建设的合理性,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其中前种方法适 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后种方法适合让学生通过组内交 流共同提高成绩。教师在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构建了教学 小组之后,可以采用课堂导入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课 堂。例如中职化学基础课“烃” 的章节教学,在教育小组 中,初期教育时间内,向学生分发烃类物质的结构式,此 时无需向学生说明分发这类资料的用意,不过学生已经通 过观察结构式产生了疑问,如相关结构式代表何种物质? 类似物质的化学特性是什么?之后教师正式授课,讲解的 内容包括烃类物质的特征、烃类材料的常见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典型习题,此时要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内部讨论相关 的有机物化学式是否烃类材料,并让学生给出理由。同时 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让其带领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共 同分析烃类物质的常见化学反应。

(二)成果跟踪方法

今后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全面监管学生的研究过程,研 究针对课程核心素养的建设成果。比如教师在化学课堂的 教育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化学实验过程中的 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以不同的小组模式进 行实践。那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到 实验室内了解相关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也必须能够 了解每个小组在该过程中是否将所有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成 果都进行分析。比如在教师讲解有机高分子材料课程知识 时,教师可以同期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已经学习了的关于有 机物部分的知识,比如烃类物质、蛋白质以及糖类物质可 否经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成高分子材料。此时教师可以 直接分析学生对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的现有印象,若发现 学生出现了过于严重的遗忘问题,可通过开设习题课的方 法帮助学生回忆。

(三)目标设定方法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依照文化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三维目标,让所有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目 标的限制。具体工作主要是根据当前小组在相关成员的学 习过程以及各类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针对所有知识的具体 利用方法以及各类知识的本身代表含义,让所有学生在该 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针对各类知识的应用方案,同时也可 以根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各类知识的利用方法,让 所有的学生在该过程中,让个人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 力得到全面性的升级。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从 最初预想的教育成果和最终取得的教育成果具有完整性、 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理念转变方法

相关教育理念的思想转变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意 识到自身要能够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 即在所有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引 导教学,同时在适当阶段升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真正让 学生意识到教师正在以身作则,从而让学生可以改变自身 的行为。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中职化学中实验 室操作规范方面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讲解,就需要讲解并 介绍,如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同学 必须要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对应的方法,该过程中教师的引 导模式是给出一个设定的场景。而在物质的量教学中,教 学重点是配置固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大部分学生难以在 短时间内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实验 室内进一步学习溶液配置方法,并且让每个小组内的所有 成员分别参与溶液配置,并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监管操 作,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 提高。

(五)资源投入方法

在资料的投入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的方法是让所有 的学生在该过程中都更加主动参与针对知识的专业分析过 程[3]。比如在成立了各个学习小组之后,小组内的成员在 中职化学知识的掌握方面必然有所差别,该过程中要对学 生素质差距进行设定,每个小组在该过程中要根据所有学 生的平均能力分发不同的研究课题,要求小组内的所有成 员都参与到专业化的研究过程中,并且每个学生在给出相 关的想法时,必须要能够在研究课题内将个人给出的想法 和个人付出的努力进行标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化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当前主 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思想转变问题、教育资源的投放 问题、教育理念的转变问题等。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教 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教学文化创新的研究过程中, 并且针对学生当前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设定的工作机制进 行分析,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 提高。

参考文献 [1] 万莉莉.应用泛函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现代职 业教育,2021(03):72-73. [2] 朱国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 设[J].华夏教师,2020 (08):5-6. [3] 崔志钰,陈鹏,崔景贵.职业学校积极课堂探究:要素 解析、影响因素与实现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20(06): 53-59.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