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西周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2022-11-23 08:02:38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在公职类考试中,文史常识知识常常被考到,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制度的考查是一大热点。因此本文对西周的主要制度公共基础知

进行简述,方便大家理解记忆。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一、分封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公共基础知

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公共基础知

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公共基础知

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公共基础知

  二、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公共基础知

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公共基础知

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公共基础知

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三、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公共基础知

,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公共基础知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公共基础知

私田,中间为公田。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四、礼乐制

公共基础知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公共基础知

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帝王死后被称之为驾崩,诸侯死后被称之为薨,卿大公共基础知

夫死后被称之为卒,士死后被称之为不禄,平民和奴隶死后被称之为去世。这样严明的礼乐制度,影响力后来的几千几千公共基础知

年的文明。礼乐制规定了五礼,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公共基础知

嘉礼。

  五、西周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公共基础知

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公共基础知

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试题再现】礼乐制是西周时期公共基础知

区分社会等级,维护高低贵贱秩序的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礼乐制“五礼”的有()。

  A、吉 B、嘉 C、宾公共基础知

D、军

  【答案】ABCD。解析: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实行四大制公共基础知

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其中,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公共基础知

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乐制规定了五礼,即:公共基础知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A项正确,吉,是指吉礼,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B项正确,嘉,是指嘉礼公共基础知

,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C项正确,宾,是指宾礼,接待宾客之礼。D项正确,军,是指军礼,师旅操公共基础知

演、征伐之礼。故本题答案为ABCD。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