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何为正当防卫考点

2022-11-23 07:58:21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应负何种刑事责任,并给犯罪分子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犯罪行公共基础知

为一般要符合四个构成要件,分别是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有些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公共基础知

的损害结果,表面上也符合某些犯罪构成要件,但是这些行为实际上没有社会危害性,则不构成犯罪,比如正当防卫。公共基础知

正当防卫属于犯罪排除事由情形之一,而何为正当防卫,在理论界产生争议。我们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构成要件和特殊公共基础知

防卫,同时避免与紧急避险进行混淆。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一)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公共基础知

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公共基础知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例如,甲追杀乙,乙为了保护自己人身安全进行反击,将公共基础知

甲杀死。小明该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构成要件

  通过深入分析概念,我们可得出公共基础知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如下:

  1.防卫起因:存在现实不法侵害。注意:不法侵害要现实存在,排除假象防卫。公共基础知

例如,小红夜晚在街上行走,感觉后面有人跟踪,认为该人想抢其财产,于是拿起路边砖块将人砸成重伤,事后查明该公共基础知

人仅是路人。小红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需负刑事责任。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注意:不法侵害公共基础知

已经结束了再采取反击行为,则不构成正当防卫。例如,小明的钱包被甲偷走了,第二天看到甲,立马上去将甲打成重公共基础知

伤。小明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需负刑事责任。

  3.防卫对象: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身。

  4.防公共基础知

卫意图:主观上必须具有防卫意图。注意:可以是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也可以为了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人利公共基础知

益。例如,小军在逛街时,看到一个美女被抢劫,为了保护美女的人身财产安全,英勇跟歹徒搏斗,最后造成歹徒重伤公共基础知

。小军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5.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正当公共基础知

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对公共基础知

于防卫过当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

  行为人的行为要符合五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若其公共基础知

中一个条件不符合,不构成正当防卫。但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意图,但超出必要公共基础知

限度,则构成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特殊防卫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公共基础知

、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公共基础知

,不负刑事责任。如“昆山持刀砍人案”,由于刘某的宝马车与于某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双方发生争执。刘某从车上拿公共基础知

出一把刀连续击打于某,后被于某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数刀,刘海龙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刘某持刀连续击打公共基础知

于某,严重危及于某的人身安全,其不法侵害行为认定为“行凶”。刘某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基础知

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犯罪排除事由主要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公共基础知

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公共基础知

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在认定正当防卫过程中,大家比较容易与紧急避险进行混淆公共基础知

,因此我们需要对两者进行清晰对比。

  综上所述,行为人的行为要符合五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不公共基础知

负刑事责任。但是要注意,行为人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同时也不负民事责任。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