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娇公基2021-2022公务员国考,2023李梦娇常识口诀歌资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知识涉及面广,要求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具体包括政治、管理、哲学、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各个方面。
2023李梦娇课程百度云https://docs.qq.com/doc/DT2dlTkJ1Sk1lTFJN
想把所有知识点都掌握好显然是不现实的,有的甚至觉得难度太大而想要放弃。但事实上公务员考试重点是关注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通过选项的比较,问题的设问就能够锁定正确答案了。如何能在不了解知识点的情况下科学地猜答案呢,在此给大家提供三个行之有效的技巧。
第一,一枝独秀法。
如果选不正确的,那么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李梦娇公基2021-2022公务员国考,李梦娇常识口诀歌百度网盘资源提取码,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的,先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先排除该项,然后在其他三个选项间再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与另外两个不同,则这个与另外两个选项不同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1: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元升值
在国考行测科目考试中,常识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同学们在备考中经常会对于常识判断知识感到困惑,因为常识判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繁杂、体系繁琐,需要同学们多加积累,同时需要大家重视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中公教育现对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文化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帮助大家国考备考快人一步。
1.宗法制: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奏章、监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4.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朝时为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在具体的复习中,每个模块我们都不能放弃,虽然不至于每天把常识当成主要模块去学习,但是整体复习的时候,每个模块都要安排到位,主要内容必须学习过。
1.法律部分民法、宪法、行政法、刑法的重要知识通过真题去掌握,建议大家把历年真题里的法律题弄懂做会,出题人尽管不会原题重现,但是重者恒重,考点复现率很高。由于民法是今年最主要的法律修改,这个模块大家可以根据《民法典》专项课单独学习。其他模块法律务必根据系统提分班(980)或者菁英智胜班(3980)的视频系统学习,否则很多即使知道法条,也抓不住考点,很难做对。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常识相关考点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在事业单位的备考过程中常识部分是容易出题的考点,今天我们就二十四节气中的知识为各位考生进行介绍,为备考做准备。
1、节气的由来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2.中国地理和自然地理考的多;现在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地形地貌、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常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多。这部分建议考生结合最近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加以掌握。
3.历史人文点很碎,面最广,主要看的是考生平时的积累。这部分内容不建议考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认真”复习,可以多过遍数,渐次掌握,或者从广西华图教育APP中进行设置,找历史人文的题目来做,通过做题掌握一些常见的考点。
4.经济部分从2020年单独出现考查经济的字样,这部分按照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学习即可。一般重点学习宏观经济和常见经济名词,结合考试趋势,今年宏观经济可能性依旧较大。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常识相关考点是3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典故。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6.宣政院:元朝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7.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 欧元区经济低迷
C. 巨额财政赤字
D.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