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公共基础知识讲解]2022年公共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详解.docx

2022-10-23 09:25:42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2022年公共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详解.docx








  (2)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而不是 指由审判员、合议庭独立审判。
  值得留意的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是肯定的不受任何领导和制约。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应当受党的领导,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受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监督制约。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以事实为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要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忠实于案件 的真实状况。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以法律作为衡量评价是非的尺度和标准。










  3、同等原则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 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同等。
  4、调解原则
  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 时判决。这一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完整内容:第一,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只要有调解可能的,应 当尽量用调解方式结案;其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时,必需遵守自愿原则与合法原则;第三,调解不成的 应当刚好判决,而不能久调不决。
  5、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自陈述其 主见和依据,相互进行反对和答辩。
  6、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 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详细内容:其一,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加人不享 有处分权;其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对象包括处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7.检察监督原则
  检察监督原则是指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基本制度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需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
  1.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简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 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在一般程序中,合议庭的组成有两种形式,即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或由审判员组成。在 其次审程序中,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在再审程序中,再审案件原来是二审的,按其次审程序另行组成合 议庭;在特殊程序中,只要是要求对案件的审理实行合议制的,合议庭都由审判员组成。
  2.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肯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 员,不得参加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者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 定人、勘验人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需回避, 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 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所谓其他关系是指除与案件有 利害关系及与当事人近亲属关系之外的特别密切关系或同学关系的存在,足以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