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这里是老白。
今天先回答申论部分:
申论、写作技巧、高分
公式就是:提高写作技巧 = 申论高分
都说申论是魔鬼,我却觉得它很美
申论考察的是什么,是你在阅读问题和材料后提炼、总结、升华的能力。
①阅读问题和材料
正常的一套申论试题,通常会有六到七篇材料,然而你看问题时会发现,题目往往只涉及其中几个材料。
那你会问了,“老白,题目没问到的材料是不是就不用看了”。
错,你觉得出题人会平白无故给你几篇不出题的材料放在卷子上吗?难道要c位出道吗?
第一步为什么叫“阅读问题和材料”,很简单,带着问题去阅读
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左手材料,右手问题。有句老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不用读百遍,带着问题,一遍到位。
②提炼
有人会问“老白啊,这第一步也太简单了吧,不就是读材料吗,我擅长”
no,年轻人,如果你真的是只读材料的话,那就太单纯了,既然我们都带着问题读材料了,那就别放过每一个细节。
拿起笔,在每一段、每一篇材料里,划重点,提炼中心句。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在练习申论。你还别不信,这么多年的语文阅读理解,从小学做到高中。什么是申论里的“提炼”,就这个意思,你都带着问题去读了,你再不划重点,好意思吗?
③总结
做到这一步的伙伴们给自己点个赞,顺便来一组666
我们带着问题读材料,提炼中心找重点,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总结
总结什么?总结这篇材料讲了点什么啊,就是把一堆特别玄幻的文字总结成自己能读懂的句子
总结就要列提纲了啊,这里面的你要按照问题的顺序,依次列出来,别问为什么,就这么做。
④升华
记得在寻龙诀里胡八一和杨雪丽在经历了岩层生死漂流后,深情的问了她一句“愿不愿意把我们的革命友谊升华一下?”
公考公共基础知识如何学跑偏了,在这里我也要问你,“愿不愿意把我们前面总结的内容升华一下?”
我们经历了阅读、提炼、总结,是时候升华一下了
怎么升华?
找出刚才的提纲,按照框架,和你带着问题阅读画出来的重点,去答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上要做好真的也不容易。毕竟如果太简单的话,大家都得80+了
关于具体的做法我在前面的回答里谈到过,在这里再跟我做一次,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申论:
参加过工作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这很明显就是公务员的一项日常基本功——写材料
四五篇材料 = 领导给你划得范围 (答题范围给你概括了,就在这个材料范围内)
四五个问题 = 领导要让你在阅读材料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大作文里面可以体现的问题)
大作文 = 看也看了,问题也思考了,动笔写出材料给领导检阅吧 (材料主旨+主要问题)
综上,申论考察的就是作为一个公务员,你会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成文字的能力。
好了,这就是申论,这么看起来是不是并没有传言的那么恐怖?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么多了,接下来就该是怎么复习了
做真题
有人会说“老白这不废话么,不做真题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申论啊”
错,你真的会做真题吗?
每年书店、辅导机构卖出去多少本真题?
每个参加公考的小伙伴不是人手几套真题?
那有多少人做过真题?
又有多少人考过了?
考试的艺术在于:你要会考试,你要会做题
我说的做真题,是指做一套真题,这里的步骤是这样的:
①看问题 → ②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③把材料细细的拆分,像做阅读理解一样 →④把文章的大提纲和框架拿出来 →⑤答题
最后一步:回过头来打磨每一个问题
来吧,我们拿出一套某年某省的真题
先看问题部分
“
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5分)
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4”,请分析导致钱某“心情颇为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三题、“结合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
第四题、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请你以“习惯的是是非非”为题,写一篇文章。
”
来,咱们不看材料,单从题目上分析一下,这些问题要让你干什么?
第一题
它讲到要“根据给定材料1”,这就意味着你第一道题目的答案肯定都是从材料1里摘出来的
那我们再看,“概括一下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翻译成白话就是“创客运动的正面的、好的积极作用”
ok,分析完了,那我们就差不多能推理出:
给定材料1讲的应该是“创客运动",以及它目前在中国的一个发展现状
那么你只要把材料1里有关“创客运动”好的、积极的发展效果都写在这儿,答案就出来了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一下子就很明了了?就算没给你提供材料,你也能倒推出来
继续,咱们乘胜追击
第二题
同理,第二道题的答案都来自“材料4”
分析导致钱某“心情颇为复杂”的社会原因。这里提到了一个钱某和他的心情,用了一个词叫“颇为复杂”,这翻译成白话就是什么?“社会变化了,老钱很郁闷”
这社会怎么变化的让老钱郁闷成这样,就是这道题考察的核心
把材料4中社会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写下来,那么你的心情就不复杂了
第三题
在这里就有个变化了,“结合资料6-7”,也就是说,答案是要依据材料6、7来回答
ok,提取一下问题的关键词:基层管理工作、面临困境
谁面临困境?小黄和小丽
困境存在于哪儿?基层管理工作
那么这个题就要在材料6、7中发现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怎么改变?就是改变基层管理工作中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第四题
这里说了个“给定材料”,这就意味这个题是一个大范围的概括
没错,大作文了,再不大没机会了
题目提到了“习惯”发生了改变
回忆一下以前上学时老师说过,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这里的习惯加了引号,意味着“不仅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以“习惯的是是非非”为题,这里注意一下,
是“为题”,就是为话题的意思,你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写文章,题目可以自拟,
如果是“为题目”,就要注意了,就是说这个就是题目的意思,明白了吗?
那我们回过头把前三道题目串成一个大纲你看一下:
第一题:讲“创客运动”在中国发展的积极效果
第二题:社会变化给一些群众造成了困惑
第三题: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
第一道题里讲的是改变,创客运动不同于以前的创业模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打破固有思维,带来了好的、积极的效果
第二题里讲的是社会一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得以前人们养成的习惯被迫改变
第三题里讲的是由于部分人固守过去的习惯,给现在的新的基层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人们改变习惯
ok,讲来讲去讲的都是习惯
先说习惯改变带来哪些好的影响
再说习惯改变产生哪些社会效果
对比举例子如果习惯不改变就有哪些困惑
最后说习惯的改变最终产公考公共基础知识如何学生的效果
这框架,这逻辑,清晰不,有框架了,往里头填内容,这就是一篇大材料
还有不懂的?没问题,随时 公考公共基础知识如何学可以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