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历史常识复习资料及试题(744)

2023-03-14 07:45:58 阅读()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题库

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历史常识复习资料及试题(744)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sydw.cn)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的重要历法。古人把一年12个月分成24段,以反映四季变化、气温升降、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称作“气节”,月中称作“中气”。

这一部分内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一大热点。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么这“二十四节气”都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一、春天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万物复苏。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二、夏天节气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开始饱满,通常说的“卖萌”。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通常说的“丰满”。

夏至: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秋天节气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四、冬天节气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南半球昼大于夜。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对气象和农耕的重要贡献,201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召开第十一届常会,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作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也增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四个自信当中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以上为大家归纳了关于我国“二十日节气”的一些小常识,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推荐

诸子百家——墨家

中药之“五味”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事业单位考试(sydw.cn)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事业单位考试网(www.sydw.cn)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事业单位考试网-